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身体乏力伴心悸,当心是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发布时间:2022-07-223028次浏览

摘要:一名22岁的年轻女青年,出现身体乏力有半年时间,2周前症状加重,曾在其他医院治疗。为了进一步治疗,转而到我院就诊。患者否认存在其他身体疾病,近期主要出现身体乏力且活动后加重。经过11天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步好转,溶血性贫血已得到控制,遂办理出院手续。

【基本信息】女、22岁

【疾病类型】溶血性贫血、重度贫血

【就诊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7月

【治疗方案】针对溶血性贫血采用激素冲击治疗控制溶血+静脉输注地塞米松进行抗炎治疗;针对贫血采用叶酸、维生素B12片促进红细胞生成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1天

【治疗效果】全身乏力症状已明显好转,溶血性贫血症状处于可控制范围。血液检测提示红细胞计数2.4*10^12/L,血小板计数267*10^9/L

一、初次面诊

我接诊了一位年轻女患者,22岁。初次见面,看到女患者肤色较白,伴有些蜡黄,眼睑、嘴唇、指甲颜色也相对较浅,整体呈现出贫血的面貌。患者告诉我,她半年前就出现了全身乏力的症状,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因此一直没有治疗。直到两周前,身体乏力症状加重,并且伴有心悸,这才赶紧到医院检查。来我院就诊之前曾经在本地医院做过治疗,现在为了进一步治疗,来到我们医院。沟通过程中患者表达能力、精神状态尚可,我便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身体疾病或者症状。患者表示除了身体乏力外,有时候还会觉得四肢酸痛,肚子痛。这几天有点低烧,想要呕吐的感觉。稍微进行剧烈运动,就会觉得心慌,呼吸困难、头晕。患者一直以来也没有出现过重大外伤或者做过手术,也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为进一步明确判断,我让患者做了血常规以及肝功分析,检查结果为:Hb50/L,HCT16.5%,MCV119.6fL,MCH36.2pg,MCHC303g/L,结合患者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初步判定为溶血性贫血。

图一:入院病历(患者乏力半年,血常规示溶血性贫血)

二、治疗经过

收住院后,首先为患者进行完善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生化、贫血三项、血细胞分析及血离子分析等。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经与家属沟通以及详细讲解,我们为患者做了骨髓穿刺术,经过各项检查以及结果分析,患者并无外伤,组织内出血,因此排除体腔内组织出血;铁蛋白47.99*ng/mL,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排除缺铁性贫血;确诊患者为溶血性贫血伴有重度贫血。针对患者的情况,针对溶血性贫血采取激素冲击治疗为主,同时静脉输注地塞米松进行抗炎治疗,针对贫血给予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片促进体内红细胞生成以及成熟。

图二:入院检查

三、治疗效果

经过11天的住院治疗,患者原先的全身乏力症状已经明显好转,并且血液检测报告显示红细胞计数2.4*10^12/L,血小板计数267*10^9/L,患者的溶血症状、重度贫血已得到控制。激素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症状已消失,患者整体精神状态良好。于是患者在住院11天后办理出院手续,并要求患者一周后进行复诊,患者复诊时面色红润、步态平稳,血常规检查显示在正常范围。

四、注意事项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以及家属相对配合,但是溶血性贫血治愈后可能会存在复发的情况,因此建议出院后家属以及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多多注意,减少复发的几率。

出院后患者要继续遵医嘱使用药物,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诊。在饮食方面,尽量少食多餐,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含铁量丰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在身体状况恢复后,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等,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最后,患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按时就餐、不熬夜、按时休息等。

五、个人感悟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血液性疾病,生活中很多患者并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疾病。溶血性贫血主要是血液中红细胞受到破坏,或者骨髓生产红细胞的速度赶不上红细胞的破坏速度。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典型的症状有乏力、虚弱、呕吐、面色苍白、血尿等。

患者家属也一直跟我说,一开始出现症状的时候都没有在意,都以为休息一下就可以了,没想到病情这么严重。以后会好好留意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会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推荐

01:41
做血浆置换能维持几年
血浆置换只是一种紧急的处置方法,都是在急救阶段使用,不存在维持几年的问题。血浆置换是通过特殊设备,采集患者体内有问题的血浆,再把健康供者所捐献的健康血浆回输到患者体内。血浆置换有以下几方面作用:一、对于血浆中存在一些可溶性毒物的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把毒物直接置换出来,减轻中毒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二、严重肝病的患者,胆红素非常高,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有效去除毒物,缓解症状。三、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溶血性贫血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去除血浆中的抗体,缓解疾病。
01:39
溶血能治好吗
溶血能否治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分析。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多数和基因缺陷有关,比如地中海贫血,轻症病人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病人可以通过切脾治疗。特别危重的病人,可以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改变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就是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攻击患者的红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药物、血浆置换、脾切除等,都可以有效的控制,但这些治疗很难保证疾病不再复发。
01:40
输血发生的溶血反应是什么意思
输血发生的溶血反应是指输注血型配伍不合适的血液,导致红细胞在体内大量破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通过检测ABO血型和Rh血型,一般能够比较稳定可靠的知道输血血型的配伍。但是对于一些稀有的熊猫血型,特殊的血液科病人,长期反复输血的病人或者进行过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后,血型不稳定的病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上面鉴定出配伍失当的情况。这些错配的红细胞输入体内以后,被体内的抗A抗原或者抗B抗原攻击,病人就会出现血红蛋白尿、高热、腰痛、肾功能急进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溶血性贫血吃什么好
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首先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性疾病,控制病情发展。治疗的同时,饮食方面需要多吃些含铁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液、紫菜、菠菜、红枣、桂圆、香菇、黑木耳、黑芝麻和海带与豆制品等,补充充足的铁元素。同时还需要多吃些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但是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吃含维生素C比较多的食物和水果等,避免引起病情加重。其次,因为身体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发生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禁止使用蚕豆。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20

75994次收听

溶血率正常值是多少
溶血率一般没有正常值范围,但是溶血指数的正常值是1:64。如果溶血指数检查结果大于1:64,发生溶血的概率就非常大。引起溶血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孕妇的血型如果是O型血,丈夫的血型不是O型血,怀孕后如果胎儿的血型不是O型血,发生溶血的概率就比较大。其次,如果孕妇是RH血型,怀第二胎分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引起孕妇出现溶血症等。还有,某些人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如果吃蚕豆后,也容易发生溶血。如果发生溶血现象,非常容易引起身体出现贫血。怀孕有溶血的情况下,需要做溶血指数检查,如果大于1:64,需要及时配合医生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6

2021-05-20

87700次收听

溶血正常参考值
溶血正常参考值是1:64,也被称为溶血指数正常值。如果溶血指数值偏高,超过正常值范围,就可能存在溶血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引起溶血的因素,主要是在输血的过程中,因为输入异型血,就容易发生溶血现象。所以,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检查外周血溶血指数超过1:64,就可能发生了溶血,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同时配合医生对症处理。其次,新生儿因为患有某些溶血性疾病后,也会出现溶血指数升高,患儿还会表现出溶血性黄疸等,需要做溶血指数检查和黄疸指数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20

76850次收听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引起新生儿先天性缺少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变成球形,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发生溶血反应,引起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和先天遗传性溶血症的主要病因。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贫血以及脾肿大等症状。该疾病有75%都是显性遗传,只有很少数,大概15%左右,是阴性遗传。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很容易并发严重贫血和肝脾肿大,以及胆石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婴儿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8339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包括血尿、乏力、头痛、心慌气短、呼吸急促等,可出现肝脾肿大症状,按压时肝区有明显疼痛感,皮肤、巩膜等处出现黄染。严重时可出现腹痛、腰痛、高热等症状。
溶血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如果是急性的溶血性贫血,可能会有急性骨髓功能衰竭的症状,如果是慢性的,可能会有黄疸症状表现,更多患者可能会有四肢酸痛呕吐的情况。
溶血性贫血有哪些分类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或破坏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贫血疾病。根据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和病因,可以分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感染性溶血性贫血这几种情况。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什么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即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红细胞破坏加速原因可以概括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的异常。大多数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会导致遗传性溶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引起的是获得性溶血。溶血发生的场所也是造成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原因。红细胞内在的缺陷包括红细胞膜缺陷,比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缺陷,还有红细胞酶缺陷、球蛋白异常等;获得性红细胞膜异常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溶血等;非免疫性因素,包括物理基介因素,像心脏瓣膜钙化狭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化学因素也属于非免疫因素,像蛇毒、苯等。还包括感染因素,比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溶血的发生。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红细胞破坏发生在血循环中称为血管性溶血,发生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称为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在脾脏,临床表现较轻,比如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轻度升高,不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某些疾病的情况下会发生原位溶血,比如骨髓增生或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
语音时长 02:56

2020-03-18

63043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可以采用西医疗法来治,具体需要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同时可对症使用多巴胺和速尿剂,还可以酌情注射免疫抑制剂和丙种球蛋白。另外,也可对症煎服竹叶石膏汤或茵陈四苓散调理,具备指征时可做脾切除手术。
03:09
溶血性贫血的并发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患者没有积极进行治疗,就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会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脑出血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黄疸是其中之一,黄疸会导致尿的颜色加深,排的尿像浓茶一样,脸色蜡黄、眼睛巩膜发黄等症状出现。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心脏检查时往往有心率增快、心脏增大、心肌缺血的症状出现,这是因为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心肌缺氧导致了慢性的心力衰竭。除此以外,患者也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关节疼痛、痛风等症状。溶血性贫血患者一定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04:16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要针对病因来进行治疗,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去除病因。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患者,查到病因并去除就可以治愈。比如,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在停止药物以后,病情就能很快恢复。某些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如果贫血较为严重也要进行输血治疗,这可以迅速地改善贫血的症状,但长期依赖输血有可能会导致血色病,要进行去铁治疗。脾切除也可以应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某些叶酸消耗比较多的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适当补充叶酸。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溶血性贫血会伴有较多并发症,主要分成了4个不同的等级,而每一个不同等级所出现的血红蛋白值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大家可以通过血红蛋白值来区分自己是否严重,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掌握一些注意事项,多注意防寒保暖,多注意休息,另外在日常的饮食上应该多吃碱性食物,加强营养,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维持生命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