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溶血性贫血是血癌吗

发布时间:2021-05-2088441次收听

语音内容:

溶血性贫血不是血癌。溶血性贫血是因为遗传因素,或者外在的某些因素,引起人体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引起身体出现贫血。溶血性贫血,根据治病因素,只要能够及时对症治疗,大多数可以治愈或者很快缓解病情,是一种良性疾病。

血癌是指白血病,白血病是由于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大量增加,抑制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方面容易引起身体出现出血症状,另一方面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贫血,这种贫血不容易治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39
溶血能治好吗
溶血能否治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分析。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多数和基因缺陷有关,比如地中海贫血,轻症病人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病人可以通过切脾治疗。特别危重的病人,可以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改变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就是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攻击患者的红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药物、血浆置换、脾切除等,都可以有效的控制,但这些治疗很难保证疾病不再复发。
01:40
输血发生的溶血反应是什么意思
输血发生的溶血反应是指输注血型配伍不合适的血液,导致红细胞在体内大量破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通过检测ABO血型和Rh血型,一般能够比较稳定可靠的知道输血血型的配伍。但是对于一些稀有的熊猫血型,特殊的血液科病人,长期反复输血的病人或者进行过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后,血型不稳定的病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上面鉴定出配伍失当的情况。这些错配的红细胞输入体内以后,被体内的抗A抗原或者抗B抗原攻击,病人就会出现血红蛋白尿、高热、腰痛、肾功能急进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01:36
溶血症严重吗
溶血症是否严重,要根据引起溶血的病因、血红蛋白下降速度、病人的个体情况综合确定。溶血症即溶血性贫血,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在血管内被大量破坏,常见原因是血型错配输血。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后,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形成游离血红蛋白,可以穿透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肾小管栓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部分病人由于急性血管内溶血死亡。血管外溶血的发生场所一般是肝、脾等单核内皮吞噬系统,往往发生过程较慢,多数是慢性溶血。常见的血管外溶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天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01:25
溶血有什么后果
溶血的后果,要看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和发生的速度综合判断。急性发作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降低很快,也非常严重,机体来不及代偿适应,会引起身体各个脏器严重的反应,如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等。血管内溶血也会造成游离的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引起急进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血管外溶血往往发生比较慢,血红蛋白降低幅度不重,病人症状因人而异。部分病人表现为面色苍黄、巩膜黄染、胆红素升高,一部分病人出现胆结石、肝脾肿大。
01:43
溶血怎么治疗
溶血的治疗要根据病因、病人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首选的治疗措施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部分病人也可以采取血浆置换或者脾切除的方式;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通过脾切除治疗;重症的地中海贫血病人,特别是新生儿或幼儿,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血型错配引起的输血后溶血性贫血,只能通过严格的血型筛查和严格的医疗制度杜绝。对于一些危急重症病人,可以通过输血治疗纠正贫血。
溶血葡萄球菌是什么病
溶血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细菌,不是疾病。人体如果感染溶血葡萄球菌后,比较容易引起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急性胃肠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等。发病后会引起患者出现明显发烧症状,同时还会伴随有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比如皮肤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感染部位就会出现红肿化脓症状。这些感染性疾病,主要会引起一些炎症,不会出现贫血等症状。发病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血常规等方面检查,确诊后积极使用光谱抗生素消炎治疗,一般很快会治愈。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83123次收听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引起新生儿先天性缺少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变成球形,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发生溶血反应,引起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和先天遗传性溶血症的主要病因。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贫血以及脾肿大等症状。该疾病有75%都是显性遗传,只有很少数,大概15%左右,是阴性遗传。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很容易并发严重贫血和肝脾肿大,以及胆石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婴儿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8339次收听

什么血型容易得溶血症
一般母亲是RH血型阳性血型,生第二胎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发生溶血症。其次,ABO血型中,如果母亲是O型血,怀孕分娩的时候,发生溶血症的概率也非常大。如果母亲的O型血,父亲不是O型血,胎儿的血型和母亲不同,而是和父亲相同。因为母亲在怀孕的时候,胎儿的血液有可能会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到母亲的血液中,导致母亲血液中产生抗体。分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发生溶血症。所以,是RH血型阳性和ABO血型中O型血的妇女,怀孕分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发生溶血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0

87064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能自愈吗
溶血性贫血不能自愈,若未及时治疗,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溶血性贫血能治好吗
溶血性贫血可治好,主要是解除诱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通过激素、脾切除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溶血性贫血该如何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病因治疗、激素治疗、输血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早期患者,主要是进行病因治疗和激素治疗,其中在进行激素治疗时要特别控制剂量。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就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什么人会得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能是遗传造成的,属于先天遗传性。如果是后天获得性,是因为疾病原因造成。建议去医院做一下检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原发类型,病因还不明确,继发类型可以找到病因。该病遗传可能也很大,必须要了解原因及早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并发症有什么
溶血性贫血患者首先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如果是患者是儿童,小孩的学习注意力、学习能力会、活动能力都会下降。溶血性贫血患者还会出现黄疸的症状,比如尿的颜色加深,排的尿像浓茶一样,脸色蜡黄、眼睛巩膜发黄。如果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就可能并发慢性心肌缺血,这是因为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心肌缺氧导致了慢性的心力衰竭,在心脏检查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患者的心率增快、心脏增大、心肌缺血,所以患者平时要注意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如果溶血性贫血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反复发生,就可能并发肾功能衰竭,严重会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脑出血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患者甚至会精神异常,也有可能会有关节疼痛、痛风的表现。虽然这些并发症都不是特别常见,但是也有出现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够忽视。溶血性贫血患者一定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语音时长 02:16

2020-03-18

57317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什么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即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红细胞破坏加速原因可以概括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的异常。大多数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会导致遗传性溶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引起的是获得性溶血。溶血发生的场所也是造成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原因。红细胞内在的缺陷包括红细胞膜缺陷,比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缺陷,还有红细胞酶缺陷、球蛋白异常等;获得性红细胞膜异常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溶血等;非免疫性因素,包括物理基介因素,像心脏瓣膜钙化狭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化学因素也属于非免疫因素,像蛇毒、苯等。还包括感染因素,比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溶血的发生。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红细胞破坏发生在血循环中称为血管性溶血,发生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称为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在脾脏,临床表现较轻,比如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轻度升高,不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某些疾病的情况下会发生原位溶血,比如骨髓增生或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
语音时长 02:56

2020-03-18

63043次收听

溶血症的症状
当新生儿出现溶血症后,很快就会出现严重的黄疸症状,还会有明显的肝脾肿大症状。如果出现溶血症后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出现贫血,全身浮肿,心衰,发烧,嗜睡,惊厥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