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黄疸要怎么检查
黄疸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等方式确诊。黄疸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黄疸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可判断黄疸类型。同时结合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若发现胆红素升高伴转氨酶异常,可能提示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需进一步做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溶血性贫血相关指标异常,如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当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伴贫血时,需考虑溶血性黄疸可能。此时应加做红细胞脆性试验、Coombs试验等特异性检查,新生儿还需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3、尿液检查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测有助于鉴别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完全性胆道梗阻时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肝细胞损伤则两者均呈阳性。尿液颜色呈浓茶样提示胆红素尿,需结合粪便颜色变化综合判断。
4、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胆系统结构,发现胆管扩张、胆囊结石等梗阻因素。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胰腺、肝脏占位性病变。对于疑似胆管结石或肿瘤患者,可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明确诊断。
5、肝组织活检
经皮肝穿刺活检适用于原因不明的肝内胆汁淤积或慢性肝病评估。通过病理检查可鉴别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该检查存在出血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好术前评估。
确诊黄疸后应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需抗病毒治疗,胆道梗阻需解除梗阻因素,溶血性贫血需纠正贫血原因。日常需避免劳累、禁酒,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出现皮肤瘙痒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用,严重黄疸需及时就医进行光疗或血浆置换。
相关推荐
01:10
02:03
02:26
02:30
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