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是血液中负责止血和修复血管损伤的无核细胞碎片,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正常值为100-300×10⁹/L。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受损时聚集形成血栓,防止出血。当血管壁出现破损,血小板会迅速黏附在损伤部位,释放凝血因子并相互连接形成临时止血栓。同时激活凝血级联反应促进纤维蛋白生成,加固血栓结构。血小板寿命通常为7-10天,衰老后被脾脏清除。其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调节,当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降低时,骨髓会加速巨核细胞成熟裂解以释放更多血小板。
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风险。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疾病,表现为皮肤瘀点、鼻出血等症状。血小板增多则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炎症等,易引发血栓形成。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过量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维持血小板健康需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西蓝花、菠菜等绿叶蔬菜,避免过量饮酒和剧烈运动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定期血常规检查可监测血小板水平,若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倾向或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血小板相关疾病。血小板输注适用于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以避免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