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醒脾养儿颗粒有什么作用

14781次浏览

醒脾养儿颗粒可以起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儿童厌食症、腹泻便溏、烦躁盗汗、遗尿、夜啼等。但不可盲目乱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醒脾养儿颗粒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儿童中成药,主要成分为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辅料为蔗糖,多用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了解药物的作用才可让其药效发挥的淋漓尽致。那么,醒脾养儿颗粒有什么作呢?
醒脾养儿颗粒可以起到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的作用,临床主杉于脾气虚所致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躁盗汗、遗尿以及夜啼等。醒脾养儿颗粒可让患儿胃液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增多,增高胃蛋白酶活性,可起到助消化的作用。对抗新斯的明导致的小肠运动亢进,醒脾养儿颗粒可对抗番泻叶的致腹泻效应,具有固肠止泻的作用。醒脾养儿颗粒可延长苯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起到安神的作用。
综上所述,用药前要了解醒脾养儿颗粒的作用,而目前尚未见过有关醒脾养儿颗粒副作用的报道,但仍需在专业药剂师的指导下用药,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若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再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相关推荐

脾胃和心脏之间有什么联系
脾胃与心脏在中医理论中存在密切的生理和病理联系,主要通过气血运行、经络循行及功能协调实现相互影响。
02:55
脾胃不好的小孩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会引起积食、食欲减退、腹胀等,需要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服用药物的方式改善。小孩应当保持清淡、均衡饮食,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需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发育情况选择不同的食物,并且避免暴饮暴食。如果宝宝脾胃不好,可以给宝宝服用薏芽健脾凝胶,其含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药效温和,能够健脾益胃。家长还应当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的生活习惯,还可以适当给孩子按摩足底、腹部。
02:14
孩子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1-6岁的小孩饮食结构变化较大,经常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是健脾的关键时期,可以服用一些健脾胃的中成药物,如薏芽健脾凝胶,能从根本上健脾益胃,药效比较温和,成分相对安全。如果症状较轻,一般可以通过食疗调理,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加入山药、大枣、麦芽等中药,能够健脾补气、消食导滞。同时这些中药富含氨基酸、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辅助治疗脾胃虚弱的作用。除吃药外,也可以通过增强运动等方式调理脾胃,能够增强脾胃功能,加快消化吸收。
02:10
小孩开胃健脾吃什么药
在人体摄入水和食物后,脾能够帮助胃维持正常的通降消化功能,将食物初步消化,并推送至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分解和吸收,进而将营养通过气血疏散到全身,把糟粕推送到体外。儿童脾胃比较虚弱,容易出现各种消化问题,所以儿童是健脾的关键时期。临床开胃健脾一般以中药为主,副作用相对较少,相对安全。常用的口服药物有薏芽健脾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山药、大枣、山楂、薏米等,既能开胃,消食化积,还能健脾,固本除湿,标本兼治,同时其主要成分均为药食同源,儿童服用起来会更安心。
脾胃不和吃什么中成药?
治疗脾胃不和的中成药有很多,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病症辨证选择用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归脾丸、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胃苏颗粒、木香顺气丸等。脾胃不和指气机阻滞、脾胃失健、饮食不节、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胃不和证。脾胃不和的常见表现:胃脘胀满、疼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口味异常、便秘、食欲差,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医调理脾胃不和时,在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基础上,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保和丸、归脾丸、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胃苏颗粒、木香顺气丸等。临床用药不可一概而论,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症指导用药。
语音时长 01:27

2022-08-18

18304次收听

02:40
气血不足,为什么和脾胃虚弱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脾胃来保障供应。脾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因此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血不足,单纯的补充营养解决不了问题,补益气血的同时还要补脾胃。人参、党参、黄芪、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等,具有健脾胃,益气的功效。山药、莲子、白扁豆,药食同源,可以通过煲汤、煮粥或煮水,达到健脾的作用。中成药,如参苓健脾胃颗粒,具有补脾健胃、祛湿、止泻的作用,适合长期服用。除吃药外,生活中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生冷食物。
小儿脾胃虚弱做推拿有没有效果
小儿脾胃虚弱,做推拿肯定效果是可以的。第一脾胃虚弱就是中医诊断名词,这是小儿的中医来讲脾胃弱,孩子主要表现的食欲差、面色白、营养差、消瘦表现。这种孩子做推拿,通过推拿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通过局部的神经刺激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达到改善,让食欲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从而改善脾胃不和的情况。这就是用中医的治疗手段来治疗中医诊断的疾病,但是这种治疗手段和疾病必须经过儿科的中医科医生进行辨证施治,不能随便按按、摸摸、揉揉,必须专科的儿科的中医科医生进行辨证施治才可以,效果肯定是有的。
语音时长 01:01

2021-06-25

89263次收听

脾胃虚弱吃哪些食物
我们讲脾胃的运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脾胃虚弱,我们要吃什么食物。首先从脾胃的脏腑所通的胃道来说是肝胃,另外脾胃是中正平和,中和滞涨,所以我们的食物叫平淡而无味。所以这也是现代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希望刺激,希望美好的滋味,淡淡的清香才是最好的味道,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品尝、去品悟,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美好,所以在饮食里面五谷杂粮的粥是最好的。第二,像大地类产的根茎类植物,根茎类的果实,比如土豆、洋芋、淮山、茯苓,这些都是健脾胃的,莲子、莲藕,肉比较肥厚,比较丰厚,都是养脾胃的,但是又不能吃太多,脾胃太多了,就会治脾胃之气。另外我们讲在药物里面,有时候我们会配点灵桂、猪肝汤这一类。另外张仲景里的《伤寒论》里面有一个经典配方,叫姜枣草,就是生姜、甘草、大枣,这是健脾胃的一个很经典的配方,所以淋了雨,我们喝点姜汤或者喝点姜糖水,微微的红糖,微微的姜有点辣,它就是温暖中气、保护脾胃最好的方子和方法,其实它就是很简单的,而且很直接。
语音时长 01:46

2020-04-22

63758次收听

小儿脾胃不和的原因
小儿脾胃不和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长期如此会对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引起小儿脾胃不和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营养饮食、不良进食习惯、进食过凉食物以及紧张情绪等,作为家长要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进食习惯,防止因脾胃不和而影响身体健康。
脾胃不好的症状
脾胃不好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该现象出现,会引起诸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胃口不好和消化不好的现象,也有的患者会出现脸色变黄和皮肤变差的问题,还有的人睡眠质量会大打折扣,精神状态也非常的不好。
脾虚湿盛是怎么回事
脾虚湿盛就是身体的脾胃过于虚弱,导致身体的湿气没有办法排出体外的一种症状表现。它会导致食欲不振,患者的饮食量会明显减少,还会出现大便黏腻和舌苔白腻的症状。这种病必须长期调理,要改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治愈。
健脾养胃的药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健脾养胃的药物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温胃舒颗粒、保和丸、摩罗丹等,应遵医嘱用药。
脾胃虚弱的症状有什么
脾胃虚弱多因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所致,脾气虚表现为,脘腹胀满、肢体浮肿;脾阳虚表现为,四肢无力发凉、胃脘腹部发凉;脾不统血表现为,牙龈出血、月经量多;中气下陷表现为,内脏下垂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等;胃阴虚表现为,口干唇燥、便秘。
语音时长 02:56

2018-09-29

60399次收听

脾胃虚弱是什么
脾胃虚弱即脾胃功能不足。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语音时长 01:41

2018-09-29

52712次收听

01:38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不和的症状表现为运化和受纳功能不协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营养精微物质需要清气上升,胃的通降功能够使浊气下降。如果脾胃不和,就会出现饮食不消化、胃脘胀满、大便稀溏不成形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