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其它科室 > 亚健康科
脾胃虚寒的症状主要有胃脘隐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四肢不温等,病情发展可伴随乏力、畏寒、舌淡苔白等表现。
脾胃虚寒患者常出现胃部隐痛,疼痛程度较轻但持续存在,遇冷加重...
脾肾阳虚可以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日常可适量食用羊肉、韭菜、核桃、生姜等温补食物。
羊肉性温,具有温补脾肾...
熬夜时可以选择绿茶、柠檬水、温牛奶、蜂蜜水等饮品,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族片、褪黑素、安神补脑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药物。建议及时调整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脾虚肥胖可通过饮食调节、运动干预、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等方式改善。脾虚肥胖通常由饮食不节、久坐少动、脾胃功能失调、湿浊内蕴等原因引起。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山药、...
吃芒果一般不会导致上火,但部分人可能出现口干、咽痛等类似上火的症状,可能与体质敏感、过量食用、糖分摄入过高或过敏反应有关。
部分人群属于阴虚体质或湿热体质,食用芒果后...
脾胃虚弱可以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日常可适量食用山药、小米、红枣、南瓜等食物。
山药富含淀粉酶和黏蛋白,能帮助消化吸收;小米...
脾胃湿热的症状主要包括口苦口黏、食欲减退、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等。这些症状按发展程度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常见口苦口黏、食欲不振,可能与饮食不节或气候...
经常出汗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生理状态会导致出汗增多,建议减...
若出现血虚情况,可以适量吃猪肝、红枣、黑芝麻、菠菜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口服液、益气维血颗粒、八珍颗粒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若出现免疫力低下情况,可以适量吃西蓝花、猕猴桃、牛肉、酸奶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匹多莫德、脾氨肽、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首页上一页123456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肺结节恶性可能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结节恶性的表现主要有局部浸润症状、全身消耗症状、转移症状、影像学特征变化、肿瘤标志物异常等。
肺结节恶性可能导致持续性刺激性干咳,肿瘤侵犯支气管黏膜时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当肿瘤累及胸膜或胸壁时,可能引发持续性钝痛或针刺样胸痛,疼痛常随呼吸或咳嗽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这与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有关。
肺结节恶性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短时间内减轻超过原体重的5%。部分患者伴有持续低热,体温多在37.5-38℃之间,使用普通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晚期患者可出现明显乏力、食欲减退等恶病质表现。
肺结节恶性转移至骨骼时可能引起转移部位剧烈疼痛,常见于脊柱、肋骨等处。脑转移时可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或肢体活动障碍。肝转移可能导致右上腹隐痛、黄疸、腹水等症状。肾上腺转移通常无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肾上腺功能减退表现。
肺结节恶性在CT上多表现为分叶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特征。结节直径超过8毫米且随访中逐渐增大需高度警惕。PET-CT检查显示结节标准摄取值增高提示代谢活跃。增强CT显示不均匀强化或血管集束征也提示恶性可能。
肺结节恶性可能导致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与小细胞肺癌相关。鳞状细胞癌抗原对鳞癌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发现肺结节后应定期进行胸部CT随访,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变化。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减少厨房油烟吸入。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就诊,完善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治疗。膀胱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情选择药物。
左氧氟沙星片适用于细菌性膀胱炎,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需避免与含镁、铝的抗酸剂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头孢克肟分散片对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膀胱炎有效,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或皮疹,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应监测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三金片为中成药,含金樱根、积雪草等成分,可缓解膀胱炎引起的尿痛、排尿不畅。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若症状持续未缓解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
热淋清颗粒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膀胱炎。成分含头花蓼,可能引起轻度胃肠不适。服药期间需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与滋补类中药同服。
碳酸氢钠片可碱化尿液,缓解膀胱炎导致的排尿灼痛。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高血压患者慎用。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相互作用。
膀胱炎患者需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久坐。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酒精摄入。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保持会阴清洁。若出现血尿、腰痛或发热超过38.5℃,提示可能进展为肾盂肾炎,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以防复发。
胆和胰腺切除后可能影响消化功能、血糖调节和营养吸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胆和胰腺切除后的影响主要有消化酶分泌不足、血糖波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体重下降、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等。
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会显著减少,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脂肪泻、腹胀等症状,需长期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复方胰酶片等。日常饮食需减少高脂食物摄入,采用少食多餐方式。
胰腺切除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减少,可能引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出现多饮多尿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胆道缺失会影响胆汁排泄,导致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困难。长期缺乏可能引发夜盲症、骨质疏松等问题,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等制剂,同时增加深色蔬菜摄入。
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持续体重减轻。建议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搭配淀粉类食物如米糊、土豆泥。可适量使用全营养配方粉作为加餐,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需警惕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长期可能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应避免平躺进食,饭后保持直立姿势。定期复查腹部CT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可能的复发转移。
术后需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每日分5-6餐进食,每餐控制在200-300克。烹饪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蛋白质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低脂来源,主食可选用发酵面食更易消化。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从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开始逐步恢复体能。每年至少进行2次全面体检,重点监测肝功能、血糖和营养指标。出现持续腹泻或体重骤降时须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粪便脂肪定量检测评估吸收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主要有腰背痛、晨僵、关节活动受限、胸廓扩张度减少、虹膜睫状体炎等。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强直和畸形。
腰背痛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隐匿性发作的慢性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腰部或臀部。疼痛特点为夜间加重、休息后不缓解,活动后反而减轻。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向上蔓延至胸椎和颈椎。疼痛可能与骶髂关节炎、脊柱韧带骨化等因素有关。
晨僵指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感明显,活动后逐渐缓解,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晨僵主要发生在腰背部,严重时可影响全身多个关节。晨僵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是评估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可导致脊柱各节段活动度逐渐下降,早期表现为腰椎前屈、侧弯和后伸受限,后期可发展为脊柱强直。外周关节如髋关节、肩关节也可能受累,出现活动障碍。关节活动受限与韧带骨化、关节融合等病理改变有关。
胸椎和肋椎关节受累可导致胸廓扩张度减少,表现为深呼吸时胸廓扩张受限。正常胸廓扩张度应大于5厘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小于2.5厘米。胸廓活动受限可能影响肺功能,导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约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突发眼红、眼痛、畏光和视力模糊。这是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多为单侧发作,但可反复交替发生。虹膜睫状体炎需要及时眼科治疗,否则可能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睡硬板床并使用低枕。饮食上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戒烟限酒。定期随访风湿免疫科,监测疾病活动度和脊柱功能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肺癌一般不会直接引起神经性头痛,但肿瘤转移至脑部或治疗副作用可能导致头痛。肺癌可能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肺癌原发病灶通常不会直接刺激头部神经,但若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脑组织,可能形成脑转移瘤。脑转移瘤会占据颅腔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神经或血管,从而引发持续性头痛,常伴随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类头痛多呈钝痛或胀痛,晨起时加重,咳嗽或低头时疼痛加剧。针对脑转移引起的头痛,医生可能采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配合放射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必要时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缓解疼痛。
肺癌治疗过程中,部分化疗药物如顺铂注射液可能引起神经毒性反应,导致太阳穴或枕部搏动性疼痛。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片也可能诱发血管性头痛,通常表现为单侧头部阵发性刺痛。这类药物相关性头痛多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可通过调整给药方案或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此外,晚期肺癌患者因长期缺氧、睡眠障碍引发的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头部紧箍感,可通过吸氧和放松训练改善。
肺癌患者出现头痛时应记录发作频率、部位和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15-20分钟颈部放松操,用40℃左右热毛巾敷颈后部改善血液循环。若头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喷射性呕吐、肢体麻木,需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