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具体表现与病理类型及分期相关。
约60%患者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肿...
手机辐射不会直接致癌。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手机辐射会导致癌症,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不足以破坏DNA结构。
手机辐射属于射频电磁场,与X射线等电离辐射...
化疗后可以适量吃鸡蛋、鱼肉、西蓝花、香蕉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蛋白粉、维生素B12片、益生菌制剂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淋巴瘤治疗原理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及调节免疫,适应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类型,具体需结合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
化疗通过细胞毒性药物破坏快速...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但早期治疗预后较好,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化疗。治疗效果与肿瘤分期、转移情况、患者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局限性黑...
胰腺癌可能由遗传因素、吸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约10%胰腺癌与家族遗传相关,BRCA2等基因突变显著增加风险。建议有家族史者每...
巴氏腺囊肿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巴氏腺囊肿通常由腺管阻塞、细菌感染、局部卫生不良、反复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巴氏腺囊肿合并感染时可使...
嗜铬细胞瘤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嗜铬细胞瘤通常由基因突变、肾上腺髓质增生、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散发性肿瘤等原因引起。
手术...
膀胱癌可能由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
烟草中致癌物经尿液浓缩后长期刺激膀胱黏膜,戒烟是...
放疗常见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乏力、消化道症状和骨髓抑制,可通过皮肤护理、营养支持、药物干预和定期监测等方式缓解。
放疗区域可能出现红斑、脱屑或溃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10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饮食、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和生活方式管理。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减少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酒精等可能刺激胃肠的饮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但腹泻型患者需控制纤维摄入量。低FODMAP饮食可减少肠道产气,缓解腹胀和腹痛。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可降低内脏敏感性。必要时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心理治疗,改善脑肠互动异常。
解痉药如匹维溴铵片可缓解肠道痉挛和腹痛。止泻药如蒙脱石散适用于腹泻型患者。便秘型患者可使用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调节脑肠轴功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益生菌制剂需长期规律服用才能维持效果,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菌株。
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肠道生物钟稳定。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可促进胃肠蠕动。戒烟限酒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对改善症状有帮助。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饮食上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记录饮食和症状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适当进行温水浴或腹部按摩可能缓解不适症状。
胸腔积气是指气体异常积聚在胸膜腔内,医学上称为气胸。气胸可能由外伤、肺部疾病或自发破裂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气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外伤性气胸常见于胸部受到外力撞击或穿刺伤,导致胸膜破损使气体进入胸膜腔。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等可能引发自发性气胸,这类患者肺组织脆弱容易破裂。某些医疗操作如胸腔穿刺、机械通气也可能导致医源性气胸。部分患者存在肺大疱等先天结构异常,在剧烈运动或气压变化时可能诱发气胸。极少数情况下肺部感染、肿瘤等病变侵蚀胸膜也会造成积气。
气胸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尖锐胸痛,疼痛常位于患侧且随呼吸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见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缺氧表现。体格检查可发现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少量积气可能症状轻微,但大量积气会导致纵隔移位,甚至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明确积气量及肺部受压程度。
建议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飞行等可能加重气胸的行为。吸烟者应戒烟以降低肺部疾病风险,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定期随访。气胸治疗后应遵医嘱复查,警惕复发性气胸的发生。
半夜胃疼想吐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服用药物、保持体位、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胃疼想吐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胆囊疾病等因素有关。
胃疼想吐时需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可少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帮助稀释胃酸。症状缓解后可尝试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日常需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上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为宜,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痉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热敷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
胃疼想吐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多潘立酮片等药物。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雷尼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多潘立酮可促进胃排空。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服用。
采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休息,抬高床头30度左右。该体位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缓解恶心呕吐感。避免平躺或右侧卧位,以免加重不适。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改变体位。
若胃疼想吐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呕血、黑便、高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进行胃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急性胆囊炎、胃穿孔等急症需紧急处理。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器质性疾病。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过期或不洁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餐后立即剧烈运动。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疾病。若症状反复发作,建议完善胃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梅核气咳出很浓的硬痰可能与慢性咽炎、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支气管扩张或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关。痰液黏稠可能与黏膜炎症、分泌物脱水或病原体刺激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长期咽喉黏膜炎症会导致黏液分泌增多,痰液因水分蒸发而变硬。患者常伴咽干、异物感,晨起症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咽炎片、银黄含片或复方硼砂溶液含漱,同时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与口腔黏液混合形成黏稠痰块。多伴鼻塞、清嗓动作,夜间平卧时明显。需针对原发鼻部疾病治疗,如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盐酸西替利嗪片等。
胃酸刺激咽喉黏膜引发慢性炎症,痰液多呈白色泡沫状或颗粒状。常见反酸、烧心症状,餐后或卧位加重。建议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控制反流,睡前3小时禁食。
气道结构异常导致分泌物潴留,痰液浓缩形成黄绿色硬块,多伴长期咳嗽、咯血。需进行痰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稀释痰液。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脓性分泌物,脱水后形成硬结痰痂。急性期伴发热、胸痛,可检测病原体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
日常应保持每天2000毫升温水摄入,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用生理盐水雾化或含漱有助于稀释痰液,咳嗽时采用俯身前倾体位促进排痰。若痰中带血、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进行胸部CT检查。长期症状反复者建议完善喉镜、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
下巴掉皮屑像癣一样可能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或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如下巴、鼻翼等,表现为红斑伴油腻性鳞屑。可能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肤屏障受损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乳膏、二硫化硒洗剂或氢化可的松软膏局部涂抹,同时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银屑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鳞屑。下巴部位受累时可能与局部摩擦、压力等因素相关。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局部用药,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光疗或生物制剂。
接触化妆品、剃须产品等过敏原或刺激物后,下巴可能出现红斑、脱屑伴瘙痒。需立即停用可疑产品,用温水清洁后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炉甘石洗剂。反复发作者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下巴环形红斑伴边缘脱屑,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卫生习惯不良者。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治疗可选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疗程通常需要2-4周。
长期缺乏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A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尤其好发于口周、下巴等部位。建议通过血液检测确认营养状况,调整饮食增加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
日常护理需保持下巴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强行撕脱皮屑。洁面时选择温和无皂基产品,清洗后及时使用保湿霜。注意观察皮损变化,如出现红肿渗液、皮损扩散或伴随全身症状应立即复诊。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等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