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口腔科 > 口腔科学 > 牙周炎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10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牙齿的窝沟封闭是一种预防龋齿的医疗技术,通过使用树脂材料封闭磨牙表面的窝沟裂隙,减少食物残渣和细菌堆积。窝沟封闭主要适用于儿童新萌出的恒磨牙,能有效降低龋齿发生概率。
窝沟封闭利用流动性树脂材料填充磨牙咬合面的深窝沟,这些窝沟通常深度超过0.25毫米且牙刷难以清洁。树脂固化后形成物理屏障,阻断致龋菌与碳水化合物的接触。临床常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其耐磨性与牙齿釉质接近,可维持3-5年保护效果。
6-12岁儿童新萌出的第一、第二恒磨牙是主要适应对象,此时窝沟形态复杂且矿化不全。成人深窝沟未龋坏牙齿也可实施。乳磨牙一般不推荐,除非患儿龋齿风险极高。存在明显龋坏或充填体的牙齿需先治疗再评估。
标准操作包含酸蚀、冲洗、干燥、涂布封闭剂、光照固化五个步骤。全程无创且耗时10-15分钟/颗牙。酸蚀剂使釉质表面脱矿形成微孔,增强树脂粘接力。操作需严格隔湿,唾液污染会导致封闭脱落。
封闭剂完全覆盖窝沟且无气泡为理想状态,每年需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研究显示规范操作下1年保留率超过90%,可使龋齿发生率降低60-80%。部分脱落需及时补做,完全脱落但边缘染色提示微渗漏需重新封闭。
术后2小时禁食,24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日常仍需坚持巴氏刷牙法,配合含氟牙膏使用。窝沟封闭不能替代氟化物防龋,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对树脂过敏或配合度极差儿童不宜实施。
窝沟封闭后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新生龋齿或封闭剂缺损。家长应监督儿童减少高糖零食摄入,餐后使用牙线清洁邻面。配合定期涂氟可建立多重防龋体系,维护效果优于单一防护措施。出现封闭剂脱落或牙齿敏感需及时复诊处理。
60岁股骨颈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骨肿瘤等因素引起。股骨颈骨折能否恢复与骨折类型、治疗时机、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有关。
适用于无移位或稳定性较好的骨折。患者需卧床制动6-12周,配合下肢牵引维持骨折端稳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保守治疗期间可能发生骨折移位、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采用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等器械固定骨折端。术后3天内可开始床上关节活动,6周后逐步负重训练。内固定手术适用于GardenⅠ-Ⅱ型骨折,术后需预防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风险。患者需避免早期完全负重,定期复查评估骨痂生长情况。
推荐用于GardenⅢ-Ⅳ型骨折或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龄患者。术后1-3天可助行器辅助行走,6周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该术式能避免骨折不愈合问题,但存在假体松动、感染等远期风险。术后需终身避免盘腿、深蹲等动作。
骨折愈合后需持续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选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药物。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每日摄入量分别不低于1000mg和800IU。建议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步行,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帮助增强骨密度。
骨折稳定后即开始渐进式康复,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强化步态和平衡能力。水中运动、功率自行车等低冲击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康复全程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跌倒风险。
60岁患者股骨颈骨折后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2-1.5g/kg,多食用乳制品、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坐位时保持髋关节屈曲小于90度。恢复期使用助行器6-12周,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患肢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
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节奏轻微不规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常见于健康人群尤其是青少年。
呼吸过程中胸腔压力变化会反射性影响迷走神经张力,导致吸气时心率轻度增快、呼气时减慢。这种随呼吸周期变化的节律差异通常无需干预,屏气或深呼吸后可能消失。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可能导致心率轻微波动。情绪激动、体位改变或运动后恢复期可能出现短暂心律不齐,属于神经调节的正常代偿反应。
儿童青少年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窦房结功能相对不稳定,心电图常显示轻度节律不齐。随着年龄增长,多数人这种表现会逐渐消失。
饥饿、低血糖或剧烈运动后电解质短暂紊乱时,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可能发生可逆性改变,表现为一过性心律不齐,补充能量后多可自行缓解。
某些拟交感神经药物或支气管扩张剂可能暂时干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但停药后心律即可恢复正常。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料也可能引发类似反应。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自主神经平衡,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饮品。若伴随胸闷、晕厥等症状或心律不齐持续加重,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排除病理性因素。
鼻子两侧的痣一般是可以去掉的,但需根据痣的性质、大小及个人需求综合评估。常见的去除方式主要有激光治疗、手术切除、冷冻治疗、电灼治疗、化学剥脱等。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激光治疗适用于直径较小、颜色较浅的良性色素痣。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精准破坏痣细胞,创伤小且恢复快。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红肿或结痂,需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局部清洁。若痣有恶变倾向或位于深层,则不建议单纯激光处理。
手术切除适合较大、凸起或疑似恶变的痣,可彻底去除病灶并进行病理检查。局部麻醉后直接切除缝合,术后需定期换药防止感染。瘢痕体质者需谨慎选择,可能遗留线性疤痕。术后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伤口裂开。
冷冻治疗利用液氮低温使痣细胞坏死脱落,适用于表浅平坦的痣。操作简便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过程中有轻微刺痛感。治疗后患处可能起水疱,需避免抓挠以防感染。对色素较深的痣效果可能有限。
电灼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痣组织,适合小型良性痣。操作快速但可能产生焦痂,愈合期需保持干燥。过度电灼可能损伤周围皮肤或导致色素沉着异常。治疗后一周内避免接触水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化学剥脱使用酸性药物腐蚀痣体表层,适用于极浅表的痣。需由专业人员控制浓度和时间,不当操作可能引发皮肤灼伤或色素脱失。治疗后皮肤敏感期需加强防晒,避免与其他去角质产品同时使用。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术前均需由皮肤科医生评估痣的良恶性。日常需观察痣是否出现形状不对称、边界模糊、颜色变化或增大等异常,这些可能是恶变信号。治疗后注意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风险,避免用手触碰创面。若祛痣后出现持续红肿、渗液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复诊排查感染或其他并发症。保持健康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