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饮食健康 > 营养科学 > 饮食健康
首页上一页45678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癣可能由真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异常、接触传染源、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光疗、皮肤护理、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皮肤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这类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常侵犯角质层丰富的部位。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种,感染后会出现环形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
长期摩擦、过度清洁或皮肤疾病导致角质层破坏时,真菌更易侵入。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皮肤屏障功能较差。表现为皮损边缘清晰、中央消退的环形斑块。建议使用尿素软膏修复皮肤屏障,避免搔抓,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艾滋病、器官移植后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泛发性体癣。免疫抑制剂会削弱皮肤对真菌的防御能力,导致皮损快速扩散。可能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治疗方案,配合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系统抗真菌药物。
与患癣的人或动物密切接触,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宠物犬猫携带的犬小孢子菌也是常见传染源。皮损初期为小丘疹,逐渐扩大成边缘隆起的环形。应对宠物进行真菌检查,煮沸消毒贴身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皮肤对真菌易感,如特应性体质者。表现为反复发作、多部位受累的顽固性癣症。常合并湿疹样改变,冬季加重。建议定期使用酮康唑洗剂预防复发,严重时可进行真菌培养指导精准用药。
癣症患者应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洗澡后及时擦干皮肤皱褶部位,不与感染者共用指甲剪等物品。饮食上适量补充维生素A、锌等有助于皮肤修复的营养素,限制高糖饮食以免促进真菌生长。若皮损持续扩大、出现脓疱或发热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排除深部真菌感染可能。规范用药疗程通常需要2-4周,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整个疗程以防复发。
小儿腺样体肥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环境因素和反复感染也是重要诱因。腺样体肥大多由腺样体组织异常增生导致,常见表现有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
部分患儿存在家族聚集倾向,父母若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腺样体肥大发生概率可能增高。这类患儿往往伴有免疫调节异常,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鼻咽部检查,早期发现可通过鼻腔冲洗等保守治疗延缓进展。
反复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诱因,常见病原体包括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等。感染会导致腺样体淋巴组织代偿性增生,表现为咽痛、发热伴随鼻塞加重。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感染。
过敏性鼻炎患儿因长期鼻黏膜水肿,可能继发腺样体肥大。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持续刺激会加重淋巴组织增生,出现阵发性喷嚏、眼痒等症状。确诊后可采用氯雷他定糖浆联合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进行抗过敏治疗。
被动吸烟、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会持续刺激鼻咽部黏膜,导致腺样体病理性增大。患儿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减少刺激物接触。
胃酸反复刺激咽部可能导致腺样体淋巴滤泡增生,这类患儿常伴夜间呛咳、反酸等症状。需通过小儿奥美拉唑肠溶颗粒控制反流,同时调整喂养姿势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减轻打鼾,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需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指征,常见术式包括腺样体切除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饮食上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有助于增强黏膜抵抗力。
按压眉毛酸痛可能与用眼过度、外伤、鼻窦炎、偏头痛、青光眼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局部压痛、胀痛或放射痛,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干预措施。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周肌肉持续紧张,可能引发眉弓区域乳酸堆积。常见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精细用眼后,伴随眼干、视物模糊等表现。可通过热敷、闭目休息缓解,建议每用眼1小时远眺5分钟。
眉弓部位受撞击可能造成软组织挫伤或眶上神经受压,表现为按压痛伴局部肿胀。轻微外伤可冷敷处理,若出现视力改变需排除眶壁骨折,必要时需进行眼眶CT检查。
额窦或筛窦炎症会刺激眶上神经分支,引发眉弓区牵涉痛。多伴随鼻塞、脓涕、面部压迫感,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配合鼻腔冲洗。
血管神经性头痛常放射至眶上区域,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可能由睡眠不足、激素变化诱发,部分患者伴有畏光、恶心。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佐米曲普坦片等药物,需避免已知诱因。
眼压急剧升高时可能引起眉弓及前额剧痛,多伴视力下降、虹视现象。需紧急测量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用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醋甲唑胺片控制眼压,必要时需激光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用力揉搓眼部。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进行眼周穴位按摩,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深色蔬菜。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视力异常、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至眼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
左眼皮肿了但不疼不痒可能与睡前饮水过量、过敏反应、蚊虫叮咬、睑板腺功能障碍或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冷敷、避免揉眼、调整饮食、局部用药或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夜间过量饮水可能导致水分潴留,晨起时出现眼睑水肿。这种水肿通常对称出现,但单侧睡眠压迫也可能导致单侧眼皮肿胀。减少睡前两小时的饮水量,抬高枕头促进体液回流,多数情况下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若伴随面部或下肢水肿需排查肾脏问题。
接触花粉、尘螨或化妆品可能引发过敏性眼睑水肿,常见单侧发病。表现为突发性肿胀伴轻微紧绷感,但通常无痛痒。冷敷可缓解肿胀,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或氯雷他定片。记录过敏源并避免接触是关键预防措施。
蚊虫叮咬眼睑时,唾液中的蛋白质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形成边界清晰的红色肿胀区。虽然多数无痛痒,但可能伴随轻微灼热感。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肿胀持续超过48小时需排除虫咬性皮炎。
睑板腺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油脂淤积,引发慢性无痛性眼睑肿胀。常见伴随眼部干涩、异物感。每日用40℃热毛巾敷眼5-10分钟,配合睑缘清洁,严重时可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长期症状需眼科检查排除睑缘炎。
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早期可能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多从单侧开始逐渐发展为双侧。尿液检查可见蛋白尿或血尿。此类情况需完善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超声检查,确诊后需规范治疗原发病。控制盐分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
建议观察肿胀是否在24小时内消退,期间避免揉眼及使用刺激性护肤品。若肿胀持续加重、出现视力变化或伴随全身症状如乏力、尿量减少,应及时至肾内科或眼科就诊。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控制钠盐摄入量,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更换枕套及避免使用含香精的眼部化妆品。
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主要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
胃溃疡多发生于胃窦和胃小弯,疼痛常出现在餐后1小时内,可能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
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疼痛具有空腹加重、进食缓解的特点,与胃酸分泌过多密切相关。典型表现为夜间痛和饥饿痛,治疗需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
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时称为复合性溃疡,病情往往较重,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这类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抑酸治疗和定期内镜复查,常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
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的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根除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如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枸橼酸铋钾胶囊。
严重创伤、大手术或危重疾病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表现为突发上消化道出血。预防和治疗需早期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静脉抑酸药物,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消化性溃疡患者应注意规律进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类。定期复查胃镜,严格遵医嘱完成抗幽门螺杆菌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若出现呕血、黑便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