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妇幼保健科 > 妇产科 > 其它
首页上一页123456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右脚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足底或足跟疼痛、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疼痛加重,可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等方式缓解。筋膜炎通常由足部过度使用、足弓结构异常、体重超重、年龄增长或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
减少足部活动是缓解筋膜炎的基础措施,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1-3天,使用足弓支撑垫分散压力。夜间可穿戴足部支具保持跟腱伸展,防止晨起时筋膜挛缩疼痛。
疼痛发作时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足跟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3-4次,持续2-3天。冰敷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肿胀和刺痛感。注意避免皮肤冻伤,冰敷后可行足底筋膜轻柔拉伸。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严重者可能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合并肌肉痉挛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症状。
冲击波治疗通过声波促进筋膜微循环修复,每周1次,3-5次为疗程。超声波治疗利用热效应松解粘连,配合牵拉训练效果更佳。定制矫形鞋垫可纠正生物力学异常,减轻筋膜牵拉负荷。
保守治疗无效且病程超过6个月者,可考虑筋膜切开术或跟骨骨刺切除术。术后需石膏固定2-4周,逐步进行足踝功能锻炼。开放性手术存在感染风险,目前更多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
日常应选择鞋底柔软有弹性的运动鞋,避免赤足行走或穿平底鞋。体重超重者需控制饮食减轻足部负荷,每日可进行足底滚球按摩和跟腱拉伸训练。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维持足部肌力。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足部麻木,应及时复查排除应力性骨折或神经卡压等并发症。
小儿耳后淋巴结肿大可遵医嘱使用夏枯草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银花露、连翘败毒丸等中成药。淋巴结肿大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夏枯草颗粒由夏枯草单味药材制成,具有清火散结的功效,适用于肝火旺盛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该药对风热上攻导致的耳后肿痛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需注意脾胃虚寒患儿慎用。使用时应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含蒲公英、黄芩等成分,能清热解毒抗炎,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的淋巴结肿大。对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耳后淋巴结炎,该药可辅助缓解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含淡豆豉、连翘等药材,主治风热感冒伴淋巴结肿大。其解表清热作用对早期感染性淋巴结炎较为适用。家长需注意该药含蔗糖,糖尿病患儿禁用,服药后应监测体温变化。
金银花露作为传统清热解毒药,对轻型风热型淋巴结肿大具有辅助疗效。其药性温和适合儿童,可缓解咽喉肿痛等伴随症状。但化脓性淋巴结炎或持续高热时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连翘败毒丸由连翘、金银花等组成,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淋巴结肿痛。该药对急性淋巴结炎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丸剂需研碎后喂服,婴幼儿使用不便。严重感染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耳后淋巴结肿大时,应先明确病因再用药。日常应注意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避免抓挠患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中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观察淋巴结大小变化,若出现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夜间可适当冷敷缓解肿胀,但禁止自行挤压淋巴结。
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血管壁结构缺陷、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天获得性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高血压、血尿、腰痛、肾功能异常、腹部血管杂音等症状。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先天性肾血管畸形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降压药,可帮助控制高血压症状。若合并感染或血栓,可能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
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操作修复畸形,创伤较小。常用技术包括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栓塞术等,适用于局限性血管狭窄或动静脉瘘。介入治疗需在影像引导下进行,术后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手术治疗适用于复杂畸形或介入治疗无效者。术式包括肾血管重建术、部分肾切除术、自体肾移植术等,需根据畸形类型选择。开放手术创伤较大,但可彻底矫正解剖异常。术后需预防感染、监测肾功能,必要时短期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撞击,定期监测血压,戒烟限酒以减少血管刺激。
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CT血管造影或肾功能,评估畸形进展。若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应立即就医。儿童患者家长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青春期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
先天性肾血管畸形患者应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肾损伤,日常注意记录血压变化。若选择保守治疗,需每半年进行血管影像学复查;术后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3-6个月,逐步恢复活动量。妊娠期患者需由产科与血管外科联合管理,密切监测胎儿及母体安全。
间质性肺炎可通过中药方剂辅助治疗,常用方剂有清肺化痰汤、补肺汤、养阴清肺汤、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间质性肺炎属于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清肺化痰汤适用于痰热壅肺型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咳嗽痰黄、胸闷气促。方中黄芩、桑白皮清热泻肺,浙贝母、瓜蒌化痰散结。该方可缓解肺部炎症反应,但需配合西医抗纤维化治疗。使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
补肺汤针对肺气虚损型患者,症见气短乏力、动则喘甚。黄芪、党参补益肺气,五味子敛肺止咳。该方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急性感染时需暂停使用。服药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养阴清肺汤主治肺阴亏虚型,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咽燥。麦冬、沙参滋阴润肺,杏仁、枇杷叶止咳平喘。该方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一定缓解作用,需连续服用1-3个月见效。
血府逐瘀汤适用于瘀血阻肺型,常见杵状指、唇甲青紫。当归、红花活血化瘀,桃仁、赤芍改善肺微循环。该方需配合氧疗使用,出血倾向者慎用。
生脉散用于气阴两虚重症,见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人参大补元气,麦冬、丹参益气复脉。该方多用于终末期患者支持治疗,需严格监测血压血糖。
中药治疗间质性肺炎需坚持3-6个月,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肺CT和肺功能。避免接触粉尘烟雾,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急性加重期应及时住院治疗,中药不能替代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毫升。
嗜酸性皮炎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拔罐疗法、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嗜酸性皮炎可能与湿热蕴结、血虚风燥、脾虚湿盛、情志失调、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瘙痒、渗出、脱屑等症状。
针对湿热蕴结型嗜酸性皮炎,可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泽泻利湿解毒。血虚风燥型常用当归饮子,含当归、生地黄养血润燥,防风、蝉蜕祛风止痒。脾虚湿盛型可选参苓白术散,以党参、白术健脾,茯苓、薏苡仁渗湿。需注意中药煎煮方法及服药禁忌,避免与辛辣刺激食物同服。
急性期渗出明显时可用马齿苋、黄柏煎汤冷湿敷,收敛消炎。慢性期皮肤干燥脱屑可选用青黛散麻油调敷,或紫草油外涂滋润修复。外用药需避开溃烂创面,过敏体质者应先小范围试用。药膏涂抹后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针刺,配合大椎穴点刺放血可清热凉血。瘙痒剧烈者加风市、膈俞疏风止痒。艾灸足三里、脾俞能健脾化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皮肤破损处禁针,糖尿病患者慎用灸法。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疗程。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可疏通经络,促进湿邪排出。局部红斑处刺络拔罐能泄热解毒,但需避开大血管及皮肤薄嫩部位。拔罐后注意保暖,24小时内避免沾水。体质虚弱者不宜频繁操作,每次留罐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湿热型患者宜食绿豆、冬瓜、薏苡仁等清热利湿食材,忌羊肉、韭菜等辛温发物。血虚风燥者可适量食用黑芝麻、枸杞、银耳滋阴润燥。脾虚者多用山药、莲子、芡实煲粥健脾。避免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戒烟酒及油炸食品。
中医治疗嗜酸性皮炎需辨证施治,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过度搔抓。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碱性洗剂使用。调节情志,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