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生殖医学科 > 妇产科 > 其它
选择避孕套避孕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避孕套主要通过物理阻隔、预防性传播疾病、正确使用、定期检查等方式发挥作用。
避孕套通过乳胶或聚氨酯材料形成物理屏障,阻止精子进入...
事后避孕药通常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越早服用效果越好。事后避孕药主要有左炔诺孕酮片、米非司酮片等,适用于避孕失败、未采取避孕措施或遭遇性侵犯等紧急情况。
事...
避孕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乳房胀痛、不规则阴道出血、情绪波动、体重增加等。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可能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多数症状会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减轻。
避孕...
目前国内尚未批准男性专用的口服避孕药上市,但部分激素类药物(如睾酮+孕酮复合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可抑制精子生成。
睾酮与孕酮复合制剂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性腺激...
药物流产是否干净可通过观察阴道出血量、腹痛程度、妊娠反应消退情况及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药物流产后的典型表现包括出血逐渐减少、妊娠症状消失、超声显示宫腔内残留物小于特定阈值。若出现持续大量出血、剧烈腹痛、发热...
男士可通过使用避孕套、输精管结扎术、体外排精、口服避孕药、局部杀精剂等方式避孕。不同避孕方式的效果、适用性及注意事项存在差异。
避孕套是常见的物理避孕方式,通过阻隔精液...
紧急避孕药的特点主要有事后补救、激素干预、时效性强、副作用明显。
紧急避孕药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通过抑制排卵或干扰受精卵着床达到避孕效果,常见药物包含左...
服用避孕药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避孕药主要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排卵,常见影响包括月经周期改变、激素水平波动、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
避孕药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
避孕药种类主要有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探亲避孕药等,需根据使用需求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需每日服用,含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抑制排卵实现避孕,常见药物包括...
短期避孕药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通常从月经周期第1-5天开始每日固定时间口服1片,连续21天后停药7天或改服安慰剂片。
短效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及宫颈黏液性...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支原体肺炎喘得很厉害可能与气道炎症反应加重、痰液阻塞、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吸氧治疗、药物治疗、雾化治疗、体位引流、机械通气等方式缓解。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支原体肺炎患者喘息严重时可能出现低氧血症,需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善缺氧状态。吸氧浓度需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同时需监测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评估氧疗效果。
喘息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药物。阿奇霉素可抑制肺炎支原体繁殖,氨溴索能稀释痰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扩张支气管。使用药物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心悸等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等支气管扩张剂,能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雾化治疗可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起效较快,适合急性喘息发作。治疗时需保持坐位,缓慢深呼吸以提高药物沉积率。
采用头低脚高位或侧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帮助排出气道分泌物。引流时可配合背部叩击,但需避开脊柱和肾脏区域。每次引流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加重呼吸困难。引流后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当出现呼吸衰竭时需考虑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无创通气可通过面罩提供正压通气,有创通气需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期间需定期吸痰,调整呼吸机参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支原体肺炎患者喘息严重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多饮水稀释痰液。避免接触冷空气、烟雾等刺激因素,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密切观察呼吸状况,若出现口唇发绀、意识改变等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肺磨玻璃密度结节通常是肺部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表现,可能由炎症、感染、出血、纤维化或早期肺癌等多种原因引起。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随访、抗感染治疗、穿刺活检、手术切除、靶向治疗等。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生长速度等特征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对于直径小于8毫米且无明显恶性特征的肺磨玻璃密度结节,通常建议3-6个月复查胸部CT。随访期间需观察结节大小、密度变化及是否有新增实性成分。若结节稳定超过2年,可延长随访间隔。吸烟者应严格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及厨房油烟等刺激性气体。
部分磨玻璃结节可能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结核等引起,可能与咳嗽、低热等症状相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2-4周后复查。若结节缩小或消失,通常提示为感染性病变。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持续存在且直径超过8毫米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可能需要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该检查可明确结节性质,但可能出现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病理结果若提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需进一步评估手术指征。检查前需停用抗凝药物,检查后需卧床休息6小时。
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磨玻璃结节可能需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术,特别是结节实性成分超过5毫米或随访中逐渐增大时。手术方式取决于结节位置和病理类型,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术后需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胸部CT。
晚期肺癌伴磨玻璃样改变的病例,基因检测提示EGFR突变时可使用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靶向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心电图,观察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同时进行吸入激素治疗,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加重。
发现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后应避免过度焦虑,但也不可忽视随访要求。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居室通风,减少PM2.5暴露,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如鸡蛋、胡萝卜、西蓝花等。合并慢阻肺或哮喘患者需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冬季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心力衰竭、药物影响、高原反应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是指睡眠期间呼吸中枢驱动减弱或消失导致的呼吸暂停现象。
部分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睡眠时呼吸节律紊乱,可伴有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睡眠监测,早期发现异常可及时干预。
脑干病变、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呼吸中枢功能,导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这类患者常伴随原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唑胺片、茶碱缓释片等药物改善呼吸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出现周期性呼吸模式,这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患者夜间可能反复觉醒,晨起头痛。治疗应改善心功能,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等可能抑制呼吸中枢,诱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这类患者用药史明确,停药后症状多可缓解。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使用中枢抑制性药物。
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低氧环境可能引起呼吸调节异常,出现短暂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夜间呼吸不规则伴血氧饱和度下降,适应高原环境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必要时可短期使用乙酰唑胺片帮助适应。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饮酒和使用镇静药物。超重者需控制体重,睡眠时可尝试侧卧位。合并心力衰竭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建议定期复查睡眠监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日间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小儿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补液治疗、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是小儿肠炎的常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水样便、低热、脱水等症状。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严重时可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避免脱水加重。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黏液脓血便、高热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调节肠道菌群。细菌性肠炎具有传染性,家长需做好患儿粪便消毒及手部清洁。
喂养过量、食物变质或突然更换奶粉可能引发非感染性肠炎,表现为腹胀、蛋花样便。建议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牛奶蛋白、鸡蛋等食物过敏可能导致血丝便、皮疹等表现。需立即停用过敏食物,严重时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逐步排查过敏原,必要时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蓝氏贾第鞭毛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确诊后需使用阿苯达唑颗粒驱虫,配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促进肠黏膜修复。注意餐具煮沸消毒,避免重复感染。
患儿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饮食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原则,优先选择粥类、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婴幼儿专用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