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关节科 > 骨科学 > 其它
首页上一页56789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皮肤过敏一般不建议擦婴宝。婴宝属于婴幼儿护肤品,主要针对婴幼儿皮肤特点设计,成人皮肤过敏时使用可能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甚至可能加重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可能与接触过敏原、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
成人皮肤过敏通常需要针对性治疗,婴宝的成分和功效可能无法满足成人皮肤过敏的需求。成人皮肤过敏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需要修复和抗炎成分,而婴宝主要侧重于保湿和温和护理,缺乏针对过敏反应的抗炎和修复成分。使用婴宝可能无法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甚至可能因成分不适合而导致症状加重。
皮肤过敏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护肤品或药物。成人皮肤过敏可能与接触花粉、尘螨、化妆品等过敏原有关,也可能与皮肤干燥、屏障功能下降等因素相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外用制剂,如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同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和保湿。
皮肤过敏期间应注意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和感染风险。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皮肤修复。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股癣女性通常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主要与局部潮湿多汗、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因素有关。股癣属于真菌性皮肤病,医学上称为腹股沟癣,表现为腹股沟、会阴等部位的红斑、脱屑和瘙痒。
女性腹股沟区域皮肤褶皱多且透气性差,汗液或分泌物滞留容易形成潮湿环境。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衣、运动后未及时清洁等情况会加剧局部潮湿,为皮肤癣菌繁殖创造条件。日常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衣并及时更换。
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皮肤屏障防御能力减弱时,真菌更易侵入角质层引发感染。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药物。
共用浴巾、坐便器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可能传播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健身房、游泳池等公共场所的潮湿地面也是常见传染媒介。确诊后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衣物需用沸水烫洗消毒。
体重超标者皮肤摩擦加剧且散热困难,腹股沟区域更易积汗。反复摩擦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增加真菌定植概率。适度减重配合局部使用联苯苄唑乳膏可改善症状,同时需处理皮肤皱褶处的浸渍问题。
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改变皮肤pH值和微生态环境,使女性更易感染真菌。此类患者除规范使用特比萘芬喷雾剂外,可补充乳酸菌调节局部菌群平衡,避免过度使用碱性洗剂清洁患处。
股癣患者应避免抓挠皮损防止继发感染,治疗期间暂停使用护垫类产品。建议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沐浴后彻底擦干腹股沟区域。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脓疱、溃烂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检查以指导用药。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
轻度肺气肿是否加重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长期稳定,少数可能因持续暴露于危险因素而进展。
肺气肿的进展与患者是否持续接触致病因素密切相关。吸烟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首要原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肺泡壁。长期接触空气污染或职业性粉尘也可能加速肺功能下降。未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气道炎症控制不佳可能使肺结构破坏加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咳痰症状会进一步损害肺组织。存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易感因素的人群,肺组织更易发生进行性破坏。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特殊情况。持续吸烟者每年肺功能下降速度可达非吸烟者的3倍以上。未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患者,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功能不全时,缺氧症状会显著恶化。长期处于高浓度PM2.5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患者,炎症反应可能持续激活。营养不良导致呼吸肌无力时,通气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加重。
建议肺气肿患者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冬季注意保暖防寒,按医嘱规范使用吸入药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加强呼吸肌锻炼。饮食应保证足够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维持合理体重。出现气促加重或咳痰性状改变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骨折腿术后一般弯曲到90度即可满足日常活动需求,具体恢复角度需根据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和康复进度综合评估。
术后早期康复阶段,医生通常建议在无痛范围内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周可尝试0-30度被动屈曲,此阶段以减轻肿胀和防止关节僵硬为主。随着软组织愈合,术后3-6周可逐渐达到60-90度活动范围,此时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床边垂腿、坐位滑墙等主动训练。术后6-12周多数患者能恢复90-120度屈曲,满足上下楼梯、坐立转换等基本功能需求。特殊类型骨折如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需根据内固定稳定性和软骨修复情况调整目标角度,部分复杂病例可能需持续康复3-6个月才能达到理想活动度。
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训练导致内固定失效。建议采用冷热敷交替缓解肿胀,使用持续被动活动仪器辅助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预防肌肉萎缩。饮食上增加乳制品、深海鱼类和深色蔬菜摄入,补充钙质、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15-20厘米,日常活动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分担负重,避免突然扭转或跳跃动作。如出现关节弹响伴疼痛、屈曲角度持续倒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返院评估是否存在关节粘连或异位骨化。
宝宝白细胞偏高可能与感染、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影响、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是机体对病原体或异常状态的防御反应,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细菌感染是导致宝宝白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大肠杆菌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等。病毒感染早期也可能出现白细胞暂时性升高。感染时除白细胞总数增加外,中性粒细胞比例往往明显上升。家长需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复查和病原学检查。
非感染性炎症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增多。这类疾病常伴有持续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特征性表现。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通常会同步升高,需通过免疫学检查进一步鉴别。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血系统疾病可引起白细胞异常增殖,多为持续性升高且伴随未成熟细胞出现。宝宝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血倾向、肝脾肿大等症状。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至血液科就诊。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可促进骨髓释放白细胞,导致用药后检验值假性升高。某些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也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若宝宝近期有用药史,应告知医生并考虑药物干扰因素,必要时停药后复查血常规。
剧烈哭闹、抽搐、外伤等应激状态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白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造成一过性增高。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应激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出现这种现象。建议在宝宝安静状态下重新采血检测,排除生理性干扰因素。
发现宝宝白细胞偏高时,家长应记录伴随症状如发热持续时间、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等,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保持喂养卫生,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建议完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查,必要时进行血培养、胸片等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需通过骨髓检查确诊,应遵医嘱完成相关检验。日常注意增强宝宝体质,按时接种疫苗,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