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风湿免疫科 > 内科 > 其它
白塞病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白塞病通常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因素、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白塞病可能与免疫异常、血管炎症等因素...
白塞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有效控制,治疗目标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为主,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护理、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快速抑制炎症...
艾灸治疗类风湿期间需注意保暖防寒、避免烫伤、观察皮肤反应、控制艾灸时间。艾灸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需结合规范用药和定期复诊。
艾灸后毛孔开放易受风寒,需穿戴衣物覆盖施...
C-反应蛋白与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关联,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反映疾病活动性或感染。红斑狼疮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主要与炎症反应、感染并发症、疾病活动度、药物治疗等因素有关。
C反应蛋白升高伴风湿病的治疗可通过抗炎药物、免疫调节、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进行。风湿病可能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诱发、遗传因素及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非甾体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滑液检查、诊断标准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尝试针灸辅助治疗,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综合评估效果。针灸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缓解疼痛等方式改善症状,但无法根治疾病。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局部刺激...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心理疏导等方式保养。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内分泌失调、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类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则与链球菌感染相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避免高嘌呤食物、高盐食品、高脂饮食、酒精及辛辣刺激食物。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饮食调整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和关节症状。
动物内脏...
首页上一页34567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大便过后肛门不舒服可能与肛裂、痔疮、肛周湿疹、直肠脱垂、肛窦炎等因素有关。肛门不适通常表现为疼痛、瘙痒、肿胀或异物感,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层裂开形成的溃疡,多因便秘或腹泻导致肛管过度扩张。典型症状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便后可能持续数小时,部分患者出现少量鲜血附着粪便。急性期可通过高锰酸钾坐浴缓解,慢性肛裂需使用硝酸甘油软膏或复方角菜酸酯栓促进愈合,严重者需行肛裂切除术。
2、痔疮
痔疮是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久坐、妊娠、长期用力排便为主要诱因。内痔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和脱出,外痔可引起肛门潮湿瘙痒,血栓性外痔突发剧痛。轻度可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配合温水坐浴。反复发作的Ⅲ-Ⅳ度痔需考虑胶圈套扎或痔上黏膜环切术。
3、肛周湿疹
肛周湿疹与局部潮湿、过敏或真菌感染相关,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患者常因搔抓导致皮肤增厚、皲裂。需保持肛周干燥清洁后涂抹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合并真菌感染时联用酮康唑乳膏,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
4、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直肠壁全层或黏膜层下移脱出肛门外,多见于老年人和经产妇。初期排便时黏膜外翻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法复位,伴随肛门坠胀和排便不尽感。轻度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完全性脱垂需行Altemeier手术或直肠悬吊固定术。
5、肛窦炎
肛窦炎是肛隐窝的感染性炎症,常因腹泻或肛腺阻塞引发。表现为肛门灼痛并向会阴放射,排便后加重,可能伴肛门分泌物。急性期需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配合复方荆芥熏洗剂坐浴,形成脓肿时行肛窦切开引流术。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选择纯棉质透气内裤。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应立即至肛肠科就诊。
茶叶水不能治疗皮肤瘙痒,但可能暂时缓解轻微症状。皮肤瘙痒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湿疹、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轻微抗炎和收敛作用,冷敷茶叶水可能通过降低皮肤温度、减少局部刺激来暂时缓解瘙痒感。对于蚊虫叮咬或日晒后的轻度皮肤发红,绿茶水湿敷可能帮助舒缓不适。但茶叶水无法杀灭病原体或修复皮肤屏障,对真菌感染、过敏性皮炎等病因性瘙痒无效,反复使用可能延误治疗。
皮肤持续瘙痒超过3天或伴随红肿、脱屑、渗液时,需警惕病理性因素。湿疹患者使用茶叶水可能加重皮肤干燥,糖尿病或肝病患者出现瘙痒可能与系统性疾病相关,自行使用茶叶水可能掩盖病情进展。部分人群对茶叶成分过敏,接触后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导致瘙痒加剧。
出现皮肤瘙痒应避免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使用无刺激沐浴产品。可短期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真菌感染需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湿疹患者需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日常保持皮肤湿润,洗澡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若瘙痒伴随发热、皮疹扩散或皮肤破溃,应立即就诊皮肤科。
前列腺炎治愈后出现的钙化通常是炎症愈合的正常表现,一般无须特殊治疗。钙化灶可能由前列腺炎遗留的瘢痕组织、前列腺液沉积物钙盐结晶等因素引起,多数不会引起症状或复发,但需定期复查排除其他病变。
前列腺钙化灶是慢性炎症修复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与既往感染或损伤有关。钙化本身是机体对坏死组织或分泌物进行包裹清除的生理反应,通常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表现为前列腺内点状或斑片状高回声区。钙化灶体积较小且分散时,不会影响排尿功能或性功能,也不会增加前列腺癌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因钙化灶位置特殊或合并前列腺增生,出现轻微尿频、尿不尽感,但症状多与前列腺本身功能状态相关而非钙化直接导致。临床处理以观察为主,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超声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动态监测钙化灶变化。
少数情况下,广泛密集的钙化灶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病灶,诱发反复尿路炎症或慢性前列腺炎复发。若钙化灶伴随持续尿痛、会阴胀痛、精液带血或反复发热,需考虑是否存在顽固性感染或结石形成。此时应进行尿培养、精液分析等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或改善排尿。对于合并前列腺结石且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微创治疗。
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钙盐沉积。避免久坐、规律排精可促进前列腺液代谢,降低炎症复发概率。饮食上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南瓜籽、西红柿等富含锌和番茄红素的食物。若出现排尿异常或骨盆区域不适,应及时就医评估钙化灶与症状的关联性,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或中成药。
老人不吃不喝不肯咽气可能与临终期生理功能衰退、心理抗拒或潜在疾病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采取舒缓护理措施。常见原因有严重器官衰竭、神经系统病变、心理应激反应等,建议家属保持耐心并寻求医疗支持。
临终期老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胃肠蠕动减弱、吞咽反射迟钝,导致进食意愿下降。此时强行喂食可能引发呛咳或误吸,可尝试少量多次给予流质食物如米汤、果蔬汁,用棉签湿润口腔。部分患者因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丧失自主进食能力,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若老人存在未缓解的疼痛或呼吸困难,可能因不适拒绝饮食,需由医生评估后使用盐酸吗啡缓释片、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控制症状。心理上,部分老人因对死亡的恐惧或未了心愿产生抗拒,家属可通过陪伴、倾听或宗教仪式给予安抚。
家属应避免强迫进食,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定期帮助翻身拍背。可联系 hospice care(临终关怀)团队提供专业镇痛和心理疏导,必要时使用地西泮注射液缓解焦虑。记录每日出入量,观察有无皮肤脱水征象,若出现陈-施呼吸或瞳孔变化需做好临终准备。尊重老人自然生命进程,注重减轻痛苦而非延长生存时间。
阴囊炎症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阴囊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阴囊湿疹、阴囊皮炎等原因引起。
1、保持局部清洁
阴囊炎症患者需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清洗后保持局部干燥,可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和汗液刺激。避免抓挠患处,防止继发感染。若存在阴囊湿疹,清洗后可使用温和的保湿霜。
2、外用药物
细菌性阴囊炎症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类外用药。真菌感染引起的阴囊炎症可使用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过敏或湿疹导致的阴囊炎症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前需清洁患处,涂抹薄层即可。
3、口服药物
细菌感染严重时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真菌感染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阴囊炎症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伴有明显瘙痒时可加用扑尔敏片缓解症状。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慢性阴囊炎症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避免直接照射。若出现皮肤灼热感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询医生。
5、手术治疗
阴囊脓肿形成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伴有严重皮肤坏死的阴囊炎症可能需进行清创手术。术后需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手术创伤较大,通常作为最后选择。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阴囊炎症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促进皮肤修复。避免久坐不动,适当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裤,避免穿过紧的裤子。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