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早产史、多胎妊娠、子宫颈机能不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殖道感染等情况的孕妇。早产可能与遗传因素、妊娠合并症、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高危人群加强产前检查与孕期管理。
既往发生过早产的孕妇再次妊娠时早产概率显著增加。子宫或宫颈结构异常、胎盘功能缺陷等遗留问题可能导致重复性早产。这类孕妇需在孕早期进行宫颈长度监测,必要时接受宫颈环扎术或黄体酮支持治疗。
双胎及以上多胎妊娠子宫过度膨胀易诱发宫缩,约50%双胎妊娠在37周前分娩。多胎孕妇应限制体力活动,孕20周起每两周进行超声评估,出现宫缩需及时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盐酸利托君注射液。
宫颈结构异常或胶原蛋白缺陷导致宫颈无法承受妊娠压力,表现为无痛性宫颈扩张。典型症状为孕中期突发破水或宫口开大,可通过孕12-14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降低风险,术后需配合绝对卧床。
妊娠高血压疾病引发胎盘灌注不足时,医源性早产成为救治手段。子痫前期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或持续性头痛等症状时,需立即住院并考虑硫酸镁解痉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细菌性阴道病、B族链球菌感染等可刺激前列腺素分泌诱发宫缩。孕妇出现异常分泌物伴下腹坠胀时,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确诊后使用阿奇霉素片或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同时监测胎心变化。
建议高危孕妇从孕早期建立专项档案,每两周进行一次产检,监测血压、尿蛋白及宫颈长度。保持每日左侧卧位休息不少于10小时,避免提重物及长途旅行。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限制钠盐摄入。出现规律宫缩、阴道流血或流液等征兆时需立即就医,必要时住院保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