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选择儿童退热药?
病情描述:
现在市面上的退热药有很多种,请问如何选择儿童退热药?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邸志勇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医院

    儿童退热药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退热栓等,需根据年龄、体重及发热原因遵医嘱使用。

    1、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该药对胃肠刺激较小,但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常见适应证包括感冒、疫苗接种后引起的发热,退热效果可持续4-6小时。使用前需摇匀,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服。

    2、布洛芬混悬滴剂

    布洛芬混悬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具有抗炎、镇痛、退热三重作用。对于高热超过39℃或伴有炎症反应的发热效果较好,但可能引起轻微胃肠不适。用药间隔需保持6-8小时,脱水患儿使用前需补足体液。蚕豆病患儿应避免使用。

    3、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复方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感冒伴发的低热。除退热外还能缓解鼻塞、流涕症状,但不宜长期连续使用超过3天。服药期间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解热镇痛药,哮喘患儿需谨慎使用。

    4、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中成药,含柴胡、桂枝等成分,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38.5℃以下发热。该药通过发汗解表退热,起效较西药缓慢但作用温和。服药后需适当饮水助汗,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应配合物理降温。糖尿病患儿需注意含糖剂型。

    5、小儿退热栓

    小儿退热栓为对乙酰氨基酚直肠给药剂型,适用于呕吐或拒服药物的患儿。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起效,避免首过效应,但吸收速度较口服制剂慢。使用前需润滑栓剂,插入深度约2-3厘米。腹泻患儿不宜使用,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

    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体温上升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量,6个月以下婴儿继续母乳喂养。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水量及排尿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抽搐、皮疹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退热药仅对症处理,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时,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相关文章
埃博拉会吐内脏吗
埃博拉病毒会引起内脏出血,但不会导致吐内脏。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主要引起埃博拉出血热,典型表现是各脏器出血。 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随着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和蔓延,可造成多个内脏器官损伤和出血,最终会因多个脏器衰竭而死亡。但不会出现吐内脏的症状。
埃博拉出血热如何确诊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可通过临床症状、一般检查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埃博拉属于急性起病,发热迅速并发展为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喉疼痛等症状,存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伴随症状。病程进入3-4天后可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也会持续加重,伴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如皮肤粘膜出血、咳血、便血、血尿等,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多脏器受累和休克症状。 2.一般检查:埃博拉疾病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病毒抗原、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特异性IgM抗体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3.流行病学史:若来自疫区、21天内曾有疫区旅行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发热者,以及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尸体、排泄物和被感染动物后,有明显发热症状,需多加警惕。
埃博拉病毒在衣服上存活多久
一般情况下,埃博拉潜伏期为8-10天,在衣物上停留时间为2小时左右,若在超60℃高温下,仅需60分钟灭活,100℃则仅需5分钟。 埃博拉病毒病毒潜伏期为2-21天,正常为8-10天,在干燥衣服上可存活2小时,如果在正常通风状态下,或有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病毒生存时间较短,可能会有所缩短,病毒在比较潮湿、温润的环境,存活时间较长。 此外,埃博拉病毒对热存在中度抵抗力,在室温4℃下存放一个月后,感染性无任何变化,60℃灭活病毒则需60分钟,而100度高温下可在5分钟内灭活。埃博拉病毒一般对紫外线、甲醛、Y射线和酚类消毒剂较敏感。
埃博拉病毒在体外存活多久
埃博拉病毒在体外无寄生附着物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停留,仅可存活数小时。 埃博拉病毒若想在体外存活,需要一定附着物,比如液体,病毒需要在活细胞内寄生,是以复制的方式增值的非细胞型生物,如果埃博拉病毒离开宿主,停留在空气中,其存活时间较短,最多数小时。 一般在液体、低温条件下,埃博拉病毒存活时间更长。但在高温环境下,存活时间较短,如果在60℃环境下,一小时可被灭活,100℃,五分钟可被灭活。
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症状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高热为其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系统不适、多脏器出血等症状。 当病毒通过皮肤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体内后,早期可出现局部淋巴结症状,体温问题会持续上升,并大于38.6℃,或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疼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严重者会伴有多器官不明原因出血,如咳血、便血、尿血等,或在发病2周内因中风、心肌梗塞或低血容量休克等原因,导致患者死亡,此阶段死亡几率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