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可以适量吃西瓜、绿豆、苦瓜、黄瓜、荷叶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西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因高温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西瓜中的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减轻高温对皮肤的伤害。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避免引起腹泻。
绿豆汤是传统解暑饮品,其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能抑制体温中枢兴奋。绿豆皮中的生物碱可促进汗液蒸发散热,但需注意煮制时不宜加碱,以免破坏维生素B1。
苦瓜所含的苦瓜苷能增强机体耐热能力,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有助于缓解氧化应激。烹饪时可先用盐水浸泡减轻苦味,但低血糖人群需控制摄入量。
黄瓜含水量超过95%,所含的硅元素能增强结缔组织弹性,预防高温脱水。黄瓜皮中的绿原酸具有抗炎作用,建议带皮食用,但农残超标风险较高时应去皮。
荷叶中的荷叶碱能扩张血管促进散热,其黄酮类物质可调节脂质代谢。可用干荷叶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但低血压患者及孕妇应慎用。
适用于暑湿型中暑,含苍术、陈皮等成分能调节胃肠功能。对酒精过敏者可选无醇型制剂,服用期间应避免服用头孢类药物。
含樟脑、桉油等挥发油,可刺激温觉感受器产生清凉感。外用可涂擦太阳穴,内服时需严格按说明书用量,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含薄荷脑、冰片等成分,通过刺激冷觉感受器缓解暑热不适。舌下含服效果较好,但阴虚火旺者慎用,可能引起口腔黏膜刺激。
外用药含薄荷油、樟脑等,涂抹于太阳穴或颈部可提神醒脑。避免接触眼周及破损皮肤,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含桉叶油、薄荷脑等成分,可通过嗅觉刺激缓解头晕症状。外用时可滴1-2滴于口罩外侧,但蚕豆病患者禁用。
高温天气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棉质透气衣物。正午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室内可开启空调维持26-28℃。出现头痛、恶心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若出现意识模糊或体温超过40℃,需立即就医处理。日常可准备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单纯补充纯净水导致电解质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