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应遵循滋阴润燥、少辛增酸、适时进补、均衡多样、防寒保暖等原则。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津液,可适量食用银耳、百合、莲藕等滋阴润燥的食物。银耳富含植物胶质,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百合能清心安神,适合秋燥引起的干咳;莲藕生津止渴,可改善口干舌燥。避免辛辣烧烤类食物加重体内燥热。
中医认为秋季宜减辛味增酸味以收敛肺气。减少葱姜蒜等辛散之品,增加山楂、柚子、葡萄等酸味水果摄入。山楂含有机酸能促进消化,柚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葡萄中的多酚类物质可抗氧化。但胃酸过多者需控制酸味食物用量。
秋季适合平补而非大补,可选用山药、芡实、核桃等温和滋补食材。山药健脾益胃,适合脾胃虚弱者;芡实含丰富淀粉和蛋白质,能改善脾虚泄泻;核桃含不饱和脂肪酸有益脑部健康。避免过量食用羊肉、人参等温补品引发上火。
保持膳食多样性,每日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各类食物。推荐南瓜、红薯等应季根茎类蔬菜补充膳食纤维;梨、苹果等水果补充维生素;鱼类、豆制品提供优质蛋白。注意控制高脂高糖食物预防秋冬季体重增加。
深秋需适当增加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驱寒保暖。生姜含姜辣素可促进血液循环;红枣补中益气,适合手脚冰凉人群;桂圆温补心脾,改善气血不足。避免生冷寒凉食物损伤脾胃阳气,冷藏食物应加热后食用。
秋季饮食需根据体质调整,阴虚体质者可多食梨、芝麻等滋阴食物,阳虚者适当添加温补食材。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秋季果蔬。保持规律作息结合适度运动,如散步、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出现明显口干咽痛、便秘等秋燥症状时,可咨询中医师进行针对性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