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受损。酒精性肝病是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乙醇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期饮酒会使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逐渐发展为脂肪肝。脂肪肝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出现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症状。最严重的情况是肝硬化,此时肝脏结构已发生不可逆改变,肝功能严重受损。
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饮酒量、饮酒年限、饮酒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女性对酒精的敏感性高于男性,更容易发生肝损伤。空腹饮酒、混合饮酒、酗酒等不良饮酒习惯会加重肝脏损害。同时存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其他肝病时,酒精的肝毒性作用会更明显。某些基因多态性也会影响个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增加肝损伤风险。
预防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饮酒量或戒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立即戒酒。饮食上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肝损伤,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都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已发生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必要时使用保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