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粥的粘稠度并非越高越好,粘稠度主要与淀粉糊化程度、水量控制、熬煮时间、食材种类等因素有关。
大米等谷物中的淀粉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糊化反应,过度糊化会导致粥品粘稠但营养流失,建议选择籼米等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米种。
水量不足会使粥体过于浓稠,影响消化吸收,米水比例建议维持在1:8至1:10之间,老年人或胃肠功能弱者可适当增加水量。
长时间熬煮会破坏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素,电饭煲煮粥程序控制在45分钟内,明火熬煮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添加豆类、杂粮等食材可提高营养价值,但不同食材糊化温度差异大,建议提前浸泡或分批次下锅。
消化功能较弱者可选择小米粥等易消化粥品,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糯米等高升糖指数食材的使用量,粥品出锅后可搭配新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