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蒲公英需注意过敏风险、食用部位选择、清洗方式、特殊人群限制及药用配伍禁忌。蒲公英根、叶、花均可食用,但需结合个人体质调整摄入量。
蒲公英含有倍半萜内酯等致敏成分,部分人群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口腔黏膜刺痛等过敏反应。首次食用建议少量尝试,观察24小时无异常后再增量。既往有菊科植物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
春季嫩叶适合凉拌或做沙拉,需焯水去除苦味;根部需充分洗净后烘焙制茶;花朵可制作花茶但花粉可能引发过敏。避免采摘路边或污染区域的蒲公英,工业区附近植株可能富集重金属。
新鲜蒲公英需用流水冲洗叶片背面绒毛处,根部需刷洗去除泥土。建议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杀灭寄生虫卵,焯水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以保留维生素C等营养素。干燥蒲公英应检查有无霉变。
孕妇慎用可能刺激子宫收缩的成分;哺乳期女性过量食用可能减少乳汁分泌;胃酸过多者空腹食用可能加重反酸症状;肾结石患者需控制摄入量,因草酸钙可能促进结石形成。
蒲公英根可能增强利尿剂效果导致电解质紊乱,与降糖药同用可能加强 hypoglycemia 风险。含钾量较高,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时需监测血钾。建议药用时与医生间隔2小时服用。
日常食用建议选择未施农药的野生或有机蒲公英,每日鲜品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内。药用需遵医嘱配伍,连续服用不超过2个月。出现腹泻、心悸等不适立即停用,保存时需防潮避光,根茎类建议切片后冷冻储存。烹饪时搭配核桃、橄榄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材有助于脂溶性营养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