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可以补钙主要是因为其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以及促进钙吸收的营养成分。豆制品补钙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大豆本身的钙含量、加工过程中钙的强化、植酸降解提高钙利用率、优质蛋白辅助钙吸收、维生素K2促进钙沉积等。
大豆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天然钙质,每100克干大豆约含钙190毫克。传统制作工艺中,卤水豆腐使用的凝固剂氯化镁能增加钙含量,石膏豆腐使用的硫酸钙更是直接带来大量钙元素。北豆腐的钙含量可达138毫克/100克,远高于普通蔬菜的钙含量水平。
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含钙凝固剂。石膏豆腐制作时添加的硫酸钙使成品钙含量可达420毫克/100克。部分现代工艺还会额外添加碳酸钙等营养强化剂,使某些高钙豆腐的钙含量达到牛奶的2倍以上。发酵豆制品如豆豉在制作过程中也会产生更多可溶性钙。
大豆经过浸泡、磨浆、加热等加工步骤后,其含有的植酸被部分分解。传统豆腐制作时点卤过程能使植酸含量降低,发酵豆制品如纳豆的植酸酶活性可使植酸分解更充分。植酸减少后,钙的生物利用率可从不足30%提升至50%左右。
豆制品中的大豆蛋白属于优质植物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和赖氨酸能促进钙结合蛋白合成,帮助肠道钙转运。大豆蛋白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活性肽段还能增强小肠对钙离子的通透性。
纳豆等发酵豆制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2,这种维生素能激活骨钙素和基质Gla蛋白,引导钙质向骨骼沉积。维生素K2还可抑制钙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着,与豆制品中的钙协同维护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风险。
建议将豆制品作为日常补钙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每日可摄入相当于50-100克豆腐的豆制品。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食用可进一步提升钙吸收率,但不宜与高草酸食物同餐大量食用。乳糖不耐受人群、素食者以及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豆制品摄入量,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豆制品补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