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现为神经根性疼痛或局部机械性疼痛,可能伴随下肢放射痛、麻木或肌肉无力。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疼痛性质主要有压迫性疼痛、牵涉痛、炎性疼痛、神经根刺激痛和肌肉痉挛痛。
椎间盘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时,会产生锐利的刺痛或电击样痛,疼痛沿神经走行放射至臀部或下肢。这种疼痛在咳嗽、打喷嚏或久坐时加重,可能伴随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患者可通过腰椎牵引缓解压迫,医生可能开具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椎间盘退变刺激窦椎神经会引起腰部深层钝痛,疼痛范围较模糊且难以准确定位。这类疼痛常因久站、弯腰等姿势诱发,热敷或改变体位可暂时缓解。临床可能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无菌性炎症。
髓核物质泄漏引发化学性神经根炎时,会出现持续性灼烧样疼痛,夜间可能加重。这类疼痛对常规止痛药反应较差,可能需要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急性期建议绝对卧床,避免神经根水肿加重。
神经根受机械刺激会产生间歇性刺痛或过电感,常见于下肢特定皮节区。症状与体位变化密切相关,直腿抬高试验多呈阳性。治疗需结合腰椎MRI明确压迫程度,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
椎旁肌保护性痉挛会导致腰部板硬和活动受限,疼痛呈持续性酸痛。可尝试低频脉冲电刺激缓解肌肉紧张,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剂。日常应避免突然扭转动作,睡眠时在膝下垫枕保持腰椎生理曲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保持标准体重以减轻腰椎负荷,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急性期疼痛缓解后可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训练,但需避免仰卧起坐等屈曲脊柱的运动。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如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