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通过测量血压值、观察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评估危险因素、监测动态血压等方式判断。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
使用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判断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0毫米汞柱。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测量前应静坐休息5分钟,避免吸烟、饮酒或剧烈运动。建议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以确认结果。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头痛、心悸、眩晕、耳鸣等症状。严重高血压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胸痛、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并非高血压特有,但结合血压测量结果可提高判断准确性。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还可能损害心脏、肾脏等靶器官。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可评估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血脂、血糖检测有助于判断代谢异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这些检查可帮助确定高血压的原因和并发症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年龄增长、家族史、超重、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睡眠不足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评估这些因素有助于判断高血压的风险程度,并指导生活方式干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记录日间和夜间血压变化,避免白大衣高血压误诊。这种方法能更准确反映实际血压水平,评估血压昼夜节律,对隐匿性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有重要诊断价值。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比诊室血压更能预测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就医,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