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恶性的少枝胶质瘤化疗药物主要有替莫唑胺、丙卡巴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分子特征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作为一线口服烷化剂,适用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常与洛莫司汀、长春新碱组成PCV联合方案,对1p/19q联合缺失型肿瘤效果显著,可能引起神经毒性和肝肾功能异常。
脂溶性亚硝脲类药物可穿透血脑屏障,需注意累积性骨髓毒性,用药间隔通常为6-8周,需严格监测血小板计数。
微管抑制剂多用于联合化疗,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手足麻木需及时调整剂量,静脉给药时严防外渗。
化疗期间应保持充足营养摄入,定期复查MRI评估疗效,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或不可耐受毒性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