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和脑栓塞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性疾病、高血压等。脑血栓通常因脑血管局部病变导致血栓形成,脑栓塞多由心脏或其他部位脱落的栓子阻塞脑血管引起。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手术。
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导致脑栓塞。患者常突发偏瘫、意识障碍。需长期抗凝治疗,如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恶性肿瘤、妊娠、遗传性凝血异常等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促进血栓形成。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炎症性疾病可破坏血管壁结构,引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伴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治疗需使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脑血管硬化,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限盐饮食,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
预防脑血栓和脑栓塞需控制三高,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心房颤动患者需坚持抗凝治疗。出现突发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发病4.5小时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日常可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饮食以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为主,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