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措施有哪些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管理、体位调整、病情监测和心理支持。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护理关键,可采用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装置。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并湿化气道,防止痰痂形成阻塞气道。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浓度,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严重者需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需密切观察氧疗效果,避免氧中毒,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记录氧流量及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给氧方式。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利于膈肌下降增加肺通气量。每2小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变换体位时注意维持氧气管路通畅。对于意识障碍者需采取侧卧位,防止舌后坠和误吸。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重点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评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注意观察有无肺性脑病先兆,如烦躁、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呼吸困难导致的濒死感易引发焦虑,需用简明语言解释治疗过程,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节奏。允许家属短时探视减轻孤独感,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创造安静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护理期间需保证高蛋白、高热量流质饮食,分次少量喂食避免呛咳,必要时采用鼻饲营养支持。病情稳定后指导腹式呼吸训练,从每日5分钟逐步增加至15分钟。恢复期可进行床边坐起、站立等渐进式活动,活动时需持续监测血氧变化。保持病室温度22-24℃、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吹。记录痰液性状和量,发现粉红色泡沫痰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