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风湿病是一类涉及关节、骨骼、肌肉及结缔组织的慢性疾病,可能由免疫异常、代谢紊乱、遗传因素等引起,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触发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晨僵、关节肿胀及畸形。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抗风湿药物,配合关节功能锻炼。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皮肤、肾脏、血液系统等多器官,典型表现为蝶形红斑、光过敏及蛋白尿。发病与雌激素水平、紫外线暴露相关,需使用硫酸羟氯喹片、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病情,避免日光暴晒。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表现为夜间腰背痛、活动后减轻,严重者可出现脊柱强直。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用,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可延缓病情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由尿酸结晶沉积引发,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高嘌呤饮食、饮酒为诱因,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缓解症状,慢性期需长期服用别嘌醇片控制血尿酸水平。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关节软骨退变、肥胖相关,表现为负重关节疼痛和骨摩擦感。治疗以对乙酰氨基酚片、氨基葡萄糖胶囊缓解症状,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改善润滑功能,需控制体重和避免过度负重。
风湿病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适度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关节过度使用。饮食上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摄入,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关节畸形、持续疼痛或内脏受累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