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气胸、肺不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哮喘若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多系统损害,需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管理降低风险。
哮喘患者因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易反复发生病毒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表现为咳嗽加重、痰量增多伴发热,可能诱发哮喘急性发作。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感染,同时加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气道炎症。
严重哮喘发作时肺泡内压骤增,可能使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是典型症状,需立即就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长期未控制的中重度哮喘患者更易出现自发性气胸,胸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
支气管黏液栓阻塞或持续痉挛可引起局部肺不张,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和低氧血症。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能清除痰栓,配合使用氨茶碱注射液舒张支气管。儿童哮喘患者因气道较窄更易发生,家长需注意监测呼吸频率变化。
长期气道重塑会导致不可逆气流受限,与哮喘叠加形成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性通气障碍,需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和噻托溴铵粉雾剂。戒烟和避免空气污染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
重症哮喘发作可能引发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O2低于60mmHg伴PaCO2升高。需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既往有呼吸衰竭史的患者应配备家用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
哮喘患者应定期复查肺功能,坚持使用控制类药物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日常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强度以不诱发喘息为度。出现夜间憋醒或活动耐力下降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