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首页 >  健康问答 >  内科  >  呼吸内科  >  哮喘

得了哮喘后怎样吃能减少发病?
病情描述:
哮喘发作的时候我吃饭都吃不好,还经常呛食,之后症状就更严重了,那得了这病应该怎样吃?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哮喘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敏原、选择抗炎食物、控制进食方式、补充特定营养素等方式减少发病。哮喘的发作可能与气道炎症、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症状。

    1、调整饮食结构

    哮喘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如西蓝花、苹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诱发肥胖加重呼吸负担。每日饮食中优质蛋白占比适宜,可选择鱼类、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食材。

    2、避免过敏原

    部分哮喘患者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过敏,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进食后是否出现喘息加重等症状。常见致敏食物还包括坚果、小麦等,建议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禁忌。外出就餐时应主动询问食材成分,避免误食引发急性发作。

    3、选择抗炎食物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以及姜黄、生姜等天然抗炎食材,可帮助缓解气道高反应性。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能够增强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发酵食品如酸奶中的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状态。

    4、控制进食方式

    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胃部胀满压迫膈肌影响呼吸,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模式。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防止胃食管反流刺激气道。进食时保持坐姿,细嚼慢咽减少空气吞咽,餐后适当活动促进消化。

    5、补充特定营养素

    维生素D缺乏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可通过晒太阳或食用强化食品补充。镁元素有助于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可从菠菜、香蕉等食物中获取。硒元素作为抗氧化剂,在巴西坚果、牡蛎中含量丰富,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

    哮喘患者除饮食管理外,应遵医嘱规范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保持适宜体重,避免剧烈温差刺激,室内定期除螨除尘。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日记,帮助识别个体化诱因。急性发作时立即使用应急药物并及时就医,日常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

相关文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心脏的补偿期,第二个阶段是心脏的失代偿期。对于这两个阶段,通常被称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患者可能有右心衰竭的症状,如颈静脉充血。在晚期,患者将出现完全心力衰竭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下肢水肿和肝脏肿大。
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病变,如肺部疾病、肺血管病变、胸廓畸形或呼吸中枢障碍等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引发肺动脉高压而导致的一组病变,主要是因为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引起疾病,治疗时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心力衰竭。
肺源性心脏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吗
肺源性心脏病是心脏病当中的一种,患有这种疾病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而且肺源性心脏病是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的,目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肺心病患者出现心脏负荷较重的情况,所以日常还是要做到减轻心脏负荷,可以使用利尿剂,但是之后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低钠、低钾等碱中毒等情况,也就是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出现。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怎么样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不良。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较长,随病情进展和时间延长,心、肺功能逐渐降低,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水电平衡紊乱,甚至出现肺性脑病。早期进行治疗可延缓其进展,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或急性加重时及时治疗,或于缓解期预防急性加重发作,均可延缓肺心病进展,如果发展至不可逆阶段,预后较差。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
肺心病患者多为慢性,患者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心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综合征等。肺心源性心脏病死亡率高,是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