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可通过避免诱因、规范用药、监测病情、调整生活方式、紧急处理等方式治疗。哮喘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接触、情绪波动等原因引起。
哮喘患者需远离已知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接触冷空气或烟雾。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调离暴露环境。过敏原回避可减少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急性发作概率。部分患者可能对特定食物过敏,需记录饮食日记辅助识别。
控制类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可减轻气道炎症,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扩张支气管。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片适用于过敏性哮喘。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每日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流量变化,记录哮喘日记评估控制水平。定期复查肺功能检查,医生会根据FEV1值调整治疗方案。夜间症状加重或需频繁使用缓解药物提示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完成监测并观察呼吸频率变化。
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可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学习腹式呼吸技巧,通过瑜伽或冥想缓解焦虑情绪。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肺部负担。
急性发作时立即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采取坐位前倾姿势改善呼吸。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口唇发绀、意识模糊等危象,需即刻就医。严重发作可能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就医卡。
哮喘患者需长期规范管理,日常注意保暖防寒,流感季节提前接种疫苗。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饱诱发胃食管反流。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污染物,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协助患者建立用药提醒机制。病情稳定期可逐步进行耐寒训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