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并非只有鸡能传播,其他禽类如鸭、鹅、鸽子等也可能携带并传播病毒。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传播,人类感染概率较低但需警惕重症风险。
野生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尤其是鸭和鹅可能携带病毒而不表现症状,成为隐性传播源。家禽中鸡对病毒高度敏感,感染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产蛋下降或急性死亡,但火鸡、鹌鹑等养殖禽类同样易感。活禽市场或养殖场因禽类密集接触,容易造成病毒扩散。人类感染通常发生在处理病禽、宰杀或接触污染环境时,需注意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
哺乳动物如猪、猫、狗等偶可通过接触病禽感染特定亚型病毒,但传播效率远低于禽类。H5N1、H7N9等高致病性毒株曾在少数案例中出现人际传播,但未形成持续传播链。特殊职业人群如养殖场工人、兽医需加强防护,普通人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食用彻底煮熟的禽肉和蛋类。
出现不明原因高热或接触禽类后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需通过核酸检测。养殖场应定期消毒并隔离新引进禽类,候鸟迁徙季节需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普通民众通过勤洗手、避免接触活禽等方式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