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不属于性病,而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妇科炎症。该病主要与阴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性接触仅为可能传播途径之一。
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导致。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念珠菌生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糖原增加,免疫缺陷患者抵抗力降低,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感染。日常穿紧身化纤内裤、卫生巾更换不及时等行为也可能增加发病概率。
性接触传播并非主要途径,多数患者通过自身菌群失调发病。男性伴侣感染时可能出现龟头红肿或分泌物增多,但约15%健康女性阴道本就携带念珠菌而不发病。公共浴池、马桶等间接接触传播概率极低,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可能引发鹅口疮。
典型症状包括豆腐渣样白带、外阴剧烈瘙痒和灼痛感,排尿或性交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出现外阴红肿、皲裂或尿频尿急。症状常在月经前加重,妊娠期患者症状可能持续更久。婴幼儿患者会阴部可见白色膜状物附着。
需通过阴道分泌物镜检发现菌丝或芽孢确诊,PH试纸检测阴道酸碱度大于4.5有提示意义。需与细菌性阴道病区分,后者分泌物呈灰白色且有鱼腥味。滴虫性阴道炎表现为黄绿色泡沫状白带,通过病原体检查可明确鉴别。
轻症可使用克霉唑阴道片或制霉菌素栓剂,中重度感染需口服氟康唑胶囊。合并外阴炎症时配合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抹。妊娠期患者禁用口服药物,建议使用克霉唑阴道制剂。性伴侣无症状无须治疗,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香皂清洗外阴。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血糖稳定。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游泳后及时冲洗。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每年发作4次以上者需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