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麻疹的标准主要有典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鉴别诊断。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红色斑丘疹。发热通常持续3-5天,皮疹从面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皮疹消退后可能留有褐色色素沉着和糠麸样脱屑。这些症状是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
流行病学史是诊断麻疹的重要参考依据。患者在发病前10-14天内接触过麻疹患者或到过麻疹流行区,有助于诊断。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了解患者的疫苗接种情况和接触史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包括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麻疹。发病后3-4天可检测到IgM抗体,持续约1个月。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技术要求较高。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麻疹并发症。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炎表现,脑部CT或MRI可评估脑炎改变。这些检查并非诊断麻疹的必需项目,但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
麻疹需要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药物疹等疾病相鉴别。风疹皮疹消退快,无口腔麻疹黏膜斑。幼儿急疹热退疹出。猩红热有草莓舌和口周苍白圈。药物疹有用药史,无前驱症状和黏膜斑。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麻疹患者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发热时可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接触者应观察21天,未接种疫苗者可紧急接种。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应及时就医。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