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是如何利用四诊合参来诊断的
病情描述:
中医诊断是通过四诊合参来的,那么中医是如何利用四诊合参来诊断的?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冯淬灵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医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综合判断病情,四诊相互补充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1、望诊:

    观察患者神色、形态、舌象等外在表现。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厚腻多与湿浊内蕴有关。望诊重点包括精神气色、五官九窍、皮肤毛发等,如眼睑浮肿需考虑水湿停滞。

    2、闻诊:

    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辅助诊断。咳嗽声重浊可能属痰湿证,口臭常与胃热相关。闻诊涵盖语言呼吸、呕吐呃逆等声音,以及体味、排泄物气味等,如小便臊臭多属膀胱湿热。

    3、问诊:

    系统询问病史和症状特点。包括寒热汗出、头身胸腹、饮食二便等十问内容。问诊需辨别症状性质,如疼痛拒按属实证,喜按属虚证。特别注意症状发生时间、加重缓解因素。

    4、切诊:

    通过脉诊和按诊探查内在变化。常见脉象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按诊包括按压脘腹、经络穴位等,如胁下痞块可能为肝郁气滞。脉诊需结合三部九候综合判断。

    四诊信息需交叉验证,如问诊口渴与望诊舌红少津互证可判断阴虚。诊断时既要关注单一诊法特征,更要重视各诊法间的关联性。日常可观察自身舌象、二便等变化,但复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病情。保持规律作息和情志调畅有助于维持气血阴阳平衡。

相关文章
慢性结肠炎如何控制
慢性结肠炎总是会出现很多的表现,而且还会有着疼痛的现象,在这种过程中要想控制病情,首先就应该消炎止痛,尽可能的止泻,中医认为,其实首先应该调理患者的肝肾脾胃,如此才能够加强抵抗病毒的作用,当然也不可忽视日常的饮食。
慢性结肠炎如何止泻
慢性结肠炎在目前的医学上出现几率比较高,会导致患者伴有很多症状,所以需要积极的止泻,止泻的过程中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也可以选择西药治疗,另外也应该积极的缓解疼痛,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选择止泻的药物。
慢性结肠炎是怎么形成的
慢性结肠炎就是一种会不断发作的结肠疾病,这种疾病的形成其实有很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敏因素而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摄入不洁的食物,除此之外,和自身免疫能力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免疫能力逐渐的降低,也同样会形成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为什么会腹胀
慢性结肠炎属于现如今比较容易发作的一种肠胃方面的疾病,而很多慢性结肠炎患者往往会存在着腹胀的情况。之所以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人体被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所引起的。除此以外,食用不洁的食物也会导致腹胀状况的出现。
什么是慢性溃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反复性,多发性的特点,主要会出现溃疡、出血病变等等症状,还会有腹泻、腹部隐痛等临床表现。发现后要注意及时的治疗,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等,治疗时也要注意调理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