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病情描述:
这几天我感觉头特别疼,发烧,是不是得了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郭朝阳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立克次体病是由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类型有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主要通过节肢动物叮咬传播。

    1、发热

    发热是立克次体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摄氏度,持续数天至两周。发热通常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相对缓脉。斑疹伤寒患者发热多为稽留热,恙虫病则可能呈弛张热。发热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补充水分。

    2、皮疹

    皮疹多在发热后3-5天出现,初为玫瑰色斑疹,压之褪色,随后可发展为出血性瘀斑。斑疹伤寒的皮疹常从躯干向四肢扩散,恙虫病的焦痂具有特征性。皮疹出现提示病情进展,需注意观察皮疹分布及演变情况。

    3、头痛

    剧烈头痛是立克次体病的典型表现,多呈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可伴有眼球后疼痛。头痛程度与发热不成比例,严重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头痛可能与立克次体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4、肌肉疼痛

    全身肌肉酸痛明显,尤以腰背部和下肢为著,活动时加重。恙虫病患者腓肠肌压痛显著,称为"恙虫病腿"。肌肉疼痛与立克次体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

    5、淋巴结肿大

    局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恙虫病,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斑疹伤寒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淋巴结肿大是机体对抗立克次体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

    立克次体病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预防重点在于防螨灭鼠,野外活动时做好防护措施,穿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虫剂。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关文章
埃博拉会吐内脏吗
埃博拉病毒会引起内脏出血,但不会导致吐内脏。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主要引起埃博拉出血热,典型表现是各脏器出血。 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随着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和蔓延,可造成多个内脏器官损伤和出血,最终会因多个脏器衰竭而死亡。但不会出现吐内脏的症状。
现在埃博拉病毒还存在吗
现在埃博拉病毒还存在,目前已被暂时控制,没有在人类中大规模流行,但仍存在于一些动物体内,与人类共同生存。在现有已知的病毒中,只有天花病毒被人类消灭,埃博拉病毒目前依旧存在,并且暂时并未发现任何特效药可以对抗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如何确诊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可通过临床症状、一般检查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埃博拉属于急性起病,发热迅速并发展为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喉疼痛等症状,存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伴随症状。病程进入3-4天后可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也会持续加重,伴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如皮肤粘膜出血、咳血、便血、血尿等,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多脏器受累和休克症状。 2.一般检查:埃博拉疾病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病毒抗原、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特异性IgM抗体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3.流行病学史:若来自疫区、21天内曾有疫区旅行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发热者,以及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尸体、排泄物和被感染动物后,有明显发热症状,需多加警惕。
埃博拉病毒在衣服上存活多久
一般情况下,埃博拉潜伏期为8-10天,在衣物上停留时间为2小时左右,若在超60℃高温下,仅需60分钟灭活,100℃则仅需5分钟。 埃博拉病毒病毒潜伏期为2-21天,正常为8-10天,在干燥衣服上可存活2小时,如果在正常通风状态下,或有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病毒生存时间较短,可能会有所缩短,病毒在比较潮湿、温润的环境,存活时间较长。 此外,埃博拉病毒对热存在中度抵抗力,在室温4℃下存放一个月后,感染性无任何变化,60℃灭活病毒则需60分钟,而100度高温下可在5分钟内灭活。埃博拉病毒一般对紫外线、甲醛、Y射线和酚类消毒剂较敏感。
埃博拉病毒有特效药吗
埃博拉病毒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临床以对症用药为主。 目前,临床无治疗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埃博拉病毒属于烈性传染病,为目前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毒之一,感染后,死亡风险可达到70%-90%左右,其病毒结构和人体细胞结构较为相似,几乎无任何特效药物可以破坏病毒结构,因此药物研制成功难度较大。 现阶段临床治疗埃博拉病毒,主要根据个人症状,予以抗真菌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或配合保肝消炎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法匹拉韦、瑞德西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