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放松整理活动是必须的,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恢复并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运动后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肌肉纤维可能出现微小损伤并堆积乳酸。放松活动通过低强度运动维持血液循环,加速乳酸清除与代谢废物排出。动态拉伸可改善肌肉延展性,减少运动后僵硬感,如慢跑后改为快走再进行腿部拉伸。静态拉伸则更适合在放松阶段后期进行,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重点针对运动时主要发力肌群。放松阶段心率逐渐回落至静息水平,能避免血压骤降引发的头晕现象。水合补充与轻度活动结合,可更快恢复电解质平衡。
若跳过放松环节,急性肌肉酸痛概率可能增加,延迟性酸痛持续时间延长。突然停止运动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个别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重力性休克。长期缺乏放松可能降低肌肉弹性,增加肌腱炎等慢性损伤风险。高强度运动后立即静卧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症,尤其脱水状态下风险更高。竞技运动员忽视放松环节可能影响后续训练效果,普通健身人群则容易形成疲劳累积。
建议根据运动类型选择针对性放松方式,有氧运动后以慢速过渡和拉伸为主,力量训练后需增加筋膜放松或泡沫轴按压。中高强度运动后的放松时间应达到运动时长的20%-30%,日常锻炼至少预留5-10分钟放松。存在心血管疾病或关节旧伤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放松方案。放松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出现异常疼痛或眩晕应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