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少蛋白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水肿、伤口愈合延迟及生长发育受阻等问题。蛋白质缺乏主要与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消耗增加等因素有关,需通过饮食调整或医疗干预及时纠正。
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的主要原料,长期缺乏会导致肌纤维分解,表现为体重减轻、四肢无力。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日常需增加鸡蛋、瘦肉、豆类等优质蛋白摄入,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蛋白补充剂。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由蛋白质构成,缺乏时易反复感染。患者可能出现感冒频发、伤口易感染等症状。建议通过鱼类、乳制品补充蛋白质,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血浆白蛋白不足会降低血液渗透压,引发下肢或眼睑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常见于肝病或肾病综合征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补充乳清蛋白,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胶原蛋白合成受阻会导致创面修复缓慢,术后患者尤为明显。表现为伤口渗液、结痂脱落延迟。建议增加禽肉、海参等富含精氨酸的食物,严重时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儿童缺乏蛋白质将影响骨骼和器官发育,出现身高体重低于标准、认知迟缓。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5-2克蛋白质摄入,以牛奶、鱼肉为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预防蛋白质缺乏需每日均衡摄入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成人每公斤体重需0.8-1.2克。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应控制蛋白总量,选择易吸收的乳清蛋白或大豆分离蛋白。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或持续乏力时,建议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或进行临床营养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