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肠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风险上升以及掩盖真实病情等危害。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导致常用抗生素失效。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已超过一定水平。耐药菌株传播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增加治疗难度和经济负担。临床需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
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肝肾毒性等严重反应。喹诺酮类可能导致肌腱炎,氨基糖苷类具有耳肾毒性。儿童滥用阿莫西林颗粒可能引发皮疹,老年人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可能诱发伪膜性肠炎。不同体质人群需个体化用药方案。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腹泻、维生素合成障碍。长期使用头孢克肟胶囊可能引起艰难梭菌过度繁殖,表现为水样便伴腹痛。可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微生态,但需间隔服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抗生素抑制正常菌群后,白色念珠菌等条件致病菌可能引发口腔念珠菌病或阴道炎。长期静脉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能诱发真菌性肺炎。出现发热、黏膜白斑等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未根治病因,如结核病患者自行服用利福平胶囊可能导致病情隐匿进展。发热患者滥用左氧氟沙星片可能延误布鲁氏菌病等特殊感染的诊断。诊断未明确前应避免经验性用药。
日常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随意使用剩余药物。出现皮疹、腹泻等异常反应立即停药就医。加强手卫生预防感染,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无须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需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通过微生物检测指导精准用药。普通民众应了解耐药危害,不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治疗感冒等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