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根据病程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和潜伏梅毒。
性接触是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性行为传播。皮肤黏膜的微小破损会增加感染概率。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早期梅毒患者传染性最强,表现为硬下疳或皮疹时均具有传染性。
孕妇感染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妊娠早期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死胎,中晚期感染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异常。所有孕妇都应进行梅毒筛查,阳性者需及时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未经治疗的孕妇传播概率较高。
输入梅毒感染者血液或血制品可能造成传播。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也存在风险。梅毒螺旋体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常规消毒措施可有效灭活。目前输血传播梅毒的概率极低,因献血前会进行严格筛查。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餐具等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需要同时满足传染源活性强、接触部位有破损等条件,实际发生概率很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共用餐具不会传播梅毒。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可能通过职业暴露感染。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针刺伤等意外可能造成传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防范。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和血清学监测。
预防梅毒传播需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确诊患者应配合完成全程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接触。所有性伴侣都应接受检查和治疗。保持单一性伴侣、定期体检有助于防控梅毒。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但无须过度恐慌一般社交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