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性腹泻的症状主要有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腹痛、发热、脱水等。急性腹泻通常由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反应等因素引起,病程一般不超过14天。
急性腹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超过3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呈稀水样或糊状,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排便次数增加更为明显,细菌性腹泻可能伴随黏液或血便。排便急迫感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里急后重症状。
腹泻时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可呈现稀水样、蛋花汤样或米泔水样。轮状病毒性腹泻粪便多呈蛋花汤样,霍乱弧菌感染则表现为米泔水样便。部分患者粪便中可见泡沫、黏液或未消化食物,细菌性痢疾可能出现脓血便。粪便颜色可能变为黄绿色或灰白色。
多数急性腹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细菌性腹泻腹痛较为剧烈,病毒性腹泻腹痛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伴随症状。严重腹痛可能提示存在肠梗阻等并发症。
感染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39℃。细菌性腹泻发热更为常见且温度较高,病毒性腹泻发热程度较轻。发热多出现在腹泻初期,可能伴有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腹泻发热更为明显,需警惕高热惊厥。非感染性腹泻一般无发热表现。
频繁腹泻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中度脱水可见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重度脱水可能出现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婴幼儿、老年人脱水症状发展更快,需特别关注。脱水程度可通过皮肤弹性、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评估。
出现急性腹泻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宜选择米汤、稀粥等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腹泻期间应注意休息,做好腹部保暖。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或腹泻超过3天无缓解,应及时就医治疗。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腹泻更需及时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