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或毒物损害、自身免疫异常、代谢性疾病等。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可能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病毒感染是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可能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多为急性过程。丁型肝炎病毒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针对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炎,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每日饮酒量超过40克酒精持续5年以上即可能造成肝损伤,伴随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立即戒酒,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严重者需进行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管理。
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化疗药物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黄磷等也可导致肝损伤。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现黄疸、肝区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谷胱甘肽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解毒保肝治疗,严重时需血液净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症状包括疲劳、关节痛、皮肤瘙痒,血液检查可见高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治疗主要使用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需长期随访调整用药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炎症反应。Wilson病是铜代谢障碍导致的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为铁过载疾病。这类肝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需控制体重和使用奥贝胆酸片,Wilson病需终身服用青霉胺片驱铜治疗。
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戒除烟酒,慎用保健品和非必要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按医嘱规范用药。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皮肤黄染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