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易损伤人体阳气主要与寒邪的阴冷特性、人体阳气生理特点、寒邪入侵途径、体质差异及环境因素有关。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具有温煦功能,寒邪侵袭时易被消耗;寒邪可通过肌肤腠理或饮食直接侵入;阳虚体质者更易受损;长期寒冷环境会加剧阳气损耗。
寒邪属于六淫中的阴邪,其性质寒冷凝滞,与人体阳气的温热特性相悖。当寒邪侵入机体时,会与阳气形成对抗,导致阳气被过度消耗以维持正常体温。寒邪致病特点表现为收引凝滞,可阻滞气血运行,出现恶寒战栗、四肢不温等症状。典型如风寒感冒初期可见鼻塞流清涕,此时可用荆防颗粒发散表寒。
人体阳气具有温煦脏腑、推动血行的功能,需持续维持37℃左右的核心体温。当寒邪外袭时,阳气会大量聚集于体表抗邪,造成体内阳气分布失衡。持续寒邪刺激可导致卫阳受损,出现自汗畏风等表现。临床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遇冷咳喘加重,此时需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温肺化饮。
寒邪既可通过肌表腠理从外侵袭,也能随生冷饮食直中脾胃。外寒伤及卫阳可致风寒表证,内寒损伤脾阳则引发腹痛泄泻。冬季涉水受凉易诱发关节疼痛,说明寒邪可沿经络深入。对于寒湿腰痛患者,可选用附桂骨痛胶囊散寒除湿。
阳虚体质者阳气本就不足,寒邪更易长驱直入。年老体弱或久病耗阳人群,寒邪致病往往直中三阴。女性经期气血亏虚时,寒邪易客于胞宫导致痛经。此类情况可用艾附暖宫丸温经散寒,同时须避免冷水刺激。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持续消耗阳气,北方高寒地区居民更易出现阳虚证候。现代空调过度使用也构成人工寒邪,办公室人群常见肩颈僵痛等寒凝症状。防护需注意腰腹保暖,饮食可适当加入生姜红糖茶温补阳气。
日常应注意根据气候增减衣物,避免汗出当风。冬季可常晒背以振奋阳气,饮食宜温忌生冷。阳虚人群可适度进行八段锦等柔缓运动,睡前热水泡脚有助于驱散寒邪。若出现持续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明显阳虚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辨证调理,避免自行滥用温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