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出现肾损害需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肾功能、调整生活方式等综合处理。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化疗方案调整、水化治疗、避免肾毒性药物、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肾损害,需优先控制浆细胞异常增殖。硼替佐米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片是常用方案,可快速降低游离轻链对肾小管的毒性。来那度胺胶囊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严重肾损害时慎用。治疗期间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游离轻链水平。
每日静脉补充生理盐水2000-3000毫升,维持尿量大于1500毫升/天,有助于冲刷肾小管内的轻链蛋白。同时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将尿pH值维持在6.5-7.5区间,可减少轻链在肾小管沉积。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容量负荷过重。
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注射液。造影剂使用前需充分水化,必要时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预处理。合并高钙血症时,唑来膦酸注射液需减量并延长输注时间。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清、鱼肉等优质蛋白。食盐摄入限制在3克/日以下,避免腌制食品。高钾血症患者需限制香蕉、橙子等水果摄入。建议分5-6次少量进食减轻氮质血症。
每周检测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每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时需紧急评估,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长期随访中需关注肾性贫血,适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纠正。
骨髓瘤肾损害患者需严格限制剧烈运动,每日散步30分钟为宜。保持每日尿量记录,饮水量控制在昨日尿量加500毫升。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烧烤油炸。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午休不超过30分钟。冬季注意足部保暖,预防感冒加重病情。所有治疗调整均需在血液科和肾内科医师共同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