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情的轻重可通过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远处转移情况、病理分化程度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主要评估方式包括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内镜下可见黏膜粗糙或浅表溃疡。进展期胃癌突破黏膜下层侵犯肌层或浆膜层,胃镜下表现为深大溃疡或肿块。病理活检可明确浸润深度,黏膜内癌预后较好,浆膜外侵犯提示病情较重。
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CT检查发现1-2组淋巴结转移属局部进展,3组以上转移或远处淋巴结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提示病情进入晚期。转移淋巴结数量越多、范围越广,病情越严重。
通过PET-CT或增强CT评估肝、肺、腹膜等远处转移情况。无远处转移者属局部病变,存在单一器官转移尚可考虑根治性治疗,多发转移或腹膜播散则属终末期,常伴有恶性腹水、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高分化腺癌进展较慢,对治疗反应较好。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早期转移。混合型胃癌需根据主要成分判断,未分化癌预后最差,常需联合放化疗。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消化不良,中晚期出现持续性腹痛、呕血、黑便、消瘦等。体重下降超过10%或血红蛋白低于90g/L提示病情较重。恶病质、黄疸、腹部包块多属终末期表现。
确诊胃癌后应完善全身评估,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出现贫血或乏力时应以休息为主。心理疏导对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