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通过控制原发病、监测肾功能、调整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方式预防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肾损害通常与异常蛋白沉积、高钙血症、脱水等因素有关,需综合干预。
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预防肾损害的核心。通过化疗、靶向治疗或干细胞移植控制浆细胞异常增殖,减少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产生。轻链蛋白可沉积于肾小管形成管型,导致管型肾病。常用治疗方案包括硼替佐米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片、来那度胺胶囊等,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评估疗效。
每3-6个月检测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若出现尿量减少、泡沫尿或水肿等症状时,需立即检查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对于已存在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缩短监测间隔至1-3个月,必要时进行肾脏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2500毫升,维持充足尿量以冲刷肾小管。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的摄入,避免尿酸升高诱发肾结石。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这类药物可能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静脉注射造影剂前需充分水化,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保护肾功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及时纠正高钙血症,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破坏,配合生理盐水扩容利尿。对于高尿酸血症,可服用别嘌醇片或非布司他片降低尿酸水平。若发生急性肾损伤,需根据指征进行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日常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出现腰痛或血尿时及时就医。建议每季度复查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和尿本周蛋白,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调整预防方案。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染诱发肾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