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肾衰能吃黄瓜吗

53463次浏览

慢性肾衰能够吃黄瓜。黄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可以缓解便秘的症状,也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改善肾脏功能。慢性肾衰患者在饮食上注意事项有很多,要注意吃一些低钾、低钠类的食物以及低蛋白质的食物。

如果患上慢性肾衰竭,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病情选择药物治疗、透析治疗或者是肾脏手术等方法改善。不过由于肾脏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在患病与治疗期间,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有些生冷的食物不能过多的食用。那么,慢性肾衰能吃黄瓜吗?
  一、慢性肾衰能吃黄瓜吗
  那是肾衰可以吃黄瓜,黄瓜属于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蔬菜,所含的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其他营养元素成分比较高。慢性肾衰患者经常性的吃黄瓜,既能够加速胃肠蠕动,促进肠胃道消化,致使体内过多的宿便排出体外,缓解便秘症状,还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尿液排出量过多,对于改善肾脏功能有利。
  二、慢性肾衰吃多吃哪些食物好
  1.低钾低钠食物
  慢性肾衰患者自身的肾脏功能已经出现异常,所以会出现尿量过少的症状,如果平时尿量过少且同时伴有高血钾症,往往会出现心率失常、猝死等并发症,所以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多吃一些低钾含量的食物。而对于并发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在饮食上则要控制钠的摄入量,在可以多吃一些含钠量较低的食物,利于病情恢复。
  2.低蛋白食物
  慢性肾衰患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以低蛋白食物为主。虽然,高蛋白食物能够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但是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在患病之后自身的肾小球滤过率会降低,所以会直接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后的废物滞留在血液中,对于健康不利。所以,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少吃一些低蛋白类的食物,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物的过多代谢、蓄积,缓解肾脏代谢压力,进而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关推荐

肾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肾衰竭可能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原因引起。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体内代谢紊乱。
慢性肾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肾脏病严重导致肾功能受损、血液动力学变化、肾毒性药物影响等,均可引发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怎么查
慢性肾衰竭需首先需要做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血压以及血糖检查、尿酸检查等实验室检查项目,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是否出现异常,是否伴随有其他全身性症状表现。另外,还需要做B超检查、肾脏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确诊属于急性肾衰竭还是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什么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但是不同的人具体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大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都会出现腰酸、乏力、容易疲倦,尤其是活动以后这些症状更加明显。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想吃东西,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恶心感非常的明显。也会出现腹胀、腹泻,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还有些人会表现的是水肿,尤其是眼睑、颜面部、双下肢的水肿,非常明显。当然也有些人表现的是尿的颜色发生改变,有泡沫尿、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甚至会出现肉眼血尿。另外一些人会表现的是失眠、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也会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升高、怕冷等等一些临床症状。总之,慢性肾衰竭症状是非常多的。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10

61894次收听

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
现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物是比较多的,常用的有碳。酸氢钠还有呋塞米等。但是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不要自己盲目的购买,而是应该要到正规的医院咨询医生开一些对身体影响较低的药物,这样可以尽快的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加重。
慢性肾衰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衰患者除了要积极控制病情恶化,如果有合并高血糖和高血压的患者,还要积极降血糖和降血压治疗;同时也要将血蛋白控制在每24小时0.5g以下;到疾病后期时要预防高钾症的发生;如果出现酸中毒,那么就服用碳酸氢钠治疗;其次也要注意补钙降磷还要贫血和营养治疗。
如何治疗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不可逆转、不可恢复的疾病,治疗的目的就是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速度。慢性肾衰竭疾病有非常多的病因,损害了肾脏导致肾组织的毁损和肾功能丢失。患者需要有效的预防肾衰竭并发症疾病,不要服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语音时长 02:10

2018-09-30

61988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透析副作用有哪些
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眼前发黑、胸闷气短。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在尿毒症的状态下,或者严重的高钾血症、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的时候,患者才会考虑进行透析治疗。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来维持生命。透析过程患者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眼前发黑、胸闷气短的症状。
语音时长 02:29

2018-09-30

50452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有哪些症状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以消化道的症状为主,同时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症状,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其他查体发现有贫血或者有肌增酐高,才发现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的症状比较零散、不统一,没有一个规律性的表现。如果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尽量去心脏专科就医;如果出现贫血,一定要到肾专科就诊。
语音时长 01:55

2018-09-29

59736次收听

02:25
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中的一种,会引起慢性肾脏的结构改变,包括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肾脏结构破坏后,会导致肾功能丧失,就是毒素和水排不出来,一些内分泌功能受到损失,如不能分泌促红素,会引起贫血;不能分泌维生素D3,会造成骨病;毒素排不出来,会导致内环境改变,引起各个器官损伤,严重可以危及生命。其他原因包括药物性造成的肾脏损伤,肥胖、空气污染等,都可以引起慢性肾衰竭。
03:35
慢性肾衰竭饮食注意什么
慢性肾衰竭饮食注意要遵循低盐,清淡、正常的饮食,根据慢性肾脏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饮食控制方案,具体分析如下:早期肾脏病的饮食控制范围相对不严格,患者遵循低盐清淡为主。慢性肾衰竭到中期、终末期,这时就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就要低蛋白饮食。做到低蛋白,患者一定要去专科就诊,或者咨询营养师。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有时和高血压、糖尿病相违背。如果病人一旦到透析,饮食控制的管理方法又不同:透析后要鼓励病人多吃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肉、蛋、奶。如果病人尿量正常,不用限制水的摄入。病人透析,尿不出来,就要限制水量摄入。
慢性肾衰竭贫血的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都会出现贫血。肾脏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部位,当肾功能衰竭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减少,病人会出现贫血,所以肾性贫血是一定是存在的。第二,随着肾功能不全,机体的代谢产物增多,病人食欲下降、吃饭减少、摄入减少,所以营养物质减少,造血元素减少,同样会引起贫血。第三,病人血小板减少可以有出血、失血,有的女病人来月经的时间特别长,会出现失血性贫血;第四,要定期做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到了后期,需要一个月做一次检查,或一个季度做一次检查,这种反复的抽血也可能会对贫血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一定会出现肾性贫血。
语音时长 01:19

2018-09-21

52993次收听

02:24
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治疗
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期的治疗主要是替代治疗,当CRF病人GFR6~10ml/min(血肌酐>707μmol/L)并有明显尿毒症临床表现,经治疗不能缓解时,则应让病人作好思想准备,进行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适当提前(GFR10~15ml/min)安排透析。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应预先给病人作动静脉内瘘(位置一般在前臂),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候8~12周后再开始穿刺。病人作一段时期的透析,待病情稳定并符合有关条件后,则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术。
01:53
高血压与慢性肾衰的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高血压有一定的关系,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有时是相互影响,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可能造成肾功能的衰竭。因为动脉硬化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后,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高血压,肾脏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分泌部位,肾功能衰竭时血流量减少,机体产生的升血压物质会增多,这时患者应控制好血压,尽量减小对肾脏的损害,病人从肾功能不全到尿毒症,再发展到需要透析的时间就会延长一些,所以高血压可以加重肾功能衰竭,患者要控制好血压,延缓肾衰竭。
02:17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包括尿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伴随血压增高、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慢性肾衰竭对于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疾病会发展到尿毒症这种程度,会引起来尿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伴随血压增高、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问题。患者需要引起来重视,通过相关检查来评估患者具体的病情、病因,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延缓肾脏疾病恶化的速度。通过药物、生活、饮食方面的综合调理来预防慢性肾衰竭发展为尿毒症。平时在生活方面注意不能熬夜、过度劳累以及预防受凉感冒。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这个原则,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定期的随诊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