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主要分为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丙型流感三种类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是季节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
甲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可感染人类、禽类、猪等动物,易发生抗原变异,是引起全球大流行的主要类型。其亚型通过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组合命名,如H1N1、H3N2等。患者常突发高热、肌肉酸痛,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乙型流感仅感染人类,变异速度较慢,多引起局部暴发或季节性流行。症状与甲型类似但较轻,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治疗可选用玛巴洛沙韦片、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乙型流感疫苗株通常包含在季节性三价或四价疫苗中。
丙型流感病毒致病性较弱,主要引起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多呈散发且不导致流行。感染者可能出现低热、咳嗽,通常无须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针对丙型的疫苗,预防以勤洗手、戴口罩等基础防护措施为主。
流感流行期间应保持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增强免疫力。居家需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接种疫苗是预防重症最有效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年秋季接种最新流感疫苗,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