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术后上药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主要步骤包括清洁创面、药物涂抹、敷料覆盖。术后伤口护理对愈合至关重要,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感染或延迟恢复。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冲洗创面,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肉芽组织。冲洗后可用无菌棉球蘸干水分,禁止用力擦拭。若创面有坏死组织或分泌物结痂,应由医护人员处理。
常用药物包括康复新液促进组织修复、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以及肛泰软膏缓解局部水肿。油性纱条可作为药物载体填入瘘管内,具体用药需根据术后创面情况由医生指定。
将药膏均匀涂于无菌棉签,沿瘘管走向由内向外螺旋式涂抹。深部创面可使用注药器缓慢注入药液,确保药物充分接触创面。操作时避免触碰非伤口区域。
覆盖无菌纱布吸收渗液,外层用透气胶布十字固定。高位复杂性肛瘘需使用纱条引流,外端留出1-2厘米便于取出。敷料污染或浸湿需立即更换。
常规术后每日换药1-2次,渗出较多时可增加至3次。随创面愈合逐渐减少频次,但至少维持每日1次直至完全愈合。每次换药前后需彻底洗手。
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便后用温水坐浴10分钟再换药。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禁止辛辣刺激饮食。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异常分泌物需立即复诊。恢复期间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提肛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