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体质患儿饮食需严格避免已知过敏原,优先选择低敏食物,常见注意事项包括回避高致敏食物、逐步引入新食物、选择新鲜食材、关注食品标签、均衡营养搭配等。
牛奶、鸡蛋、花生、坚果、海鲜、小麦、大豆等是儿童常见高致敏食物,过敏体质患儿应完全避免食用。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明确过敏反应与食物的关联性。若患儿曾对某类食物出现皮疹、呕吐或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忌口。部分患儿可能对特定水果如芒果、菠萝等也存在过敏风险,需谨慎尝试。
添加新食物时应遵循单一品种、小剂量原则,每次仅尝试一种新食物,间隔3-5天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建议从低敏食物如大米、猪肉、西兰花开始,逐步扩展至其他种类。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进食后是否出现皮肤瘙痒、腹泻或呼吸道症状,必要时可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辅助判断。
加工食品中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应优先选用当季新鲜蔬菜水果及未深加工的肉类。避免含麸质的饼干、含乳清的零食等潜在致敏食品。部分患儿对冷藏时间过长的食物也可能产生不耐受,建议现做现食,减少隔夜饭菜摄入。
购买包装食品时需仔细阅读成分表,警惕"可能含有微量XX"的交叉污染提示。注意识别过敏原的别名,如乳清蛋白、酪蛋白均为牛奶成分,麸质可能标注为小麦蛋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如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替代普通奶粉。
长期回避多种食物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替代方案。缺铁可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钙质不足可选用钙强化无乳糖饮品。维生素D可通过适量日晒或补充剂获取。必要时可进行营养评估,使用复合维生素制剂如小儿善存片等弥补膳食缺口。
过敏体质患儿日常饮食需家长全程参与管理,烹饪方式建议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烧烤。外出就餐应提前告知餐厅过敏原禁忌,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应急。定期复查过敏原谱,部分食物过敏可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耐受,但重新引入需在专业医师监督下进行。同时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尘螨、霉菌等吸入性过敏原暴露,综合降低过敏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