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存在血栓时通常不建议立即进行消融术,需先评估血栓风险并接受抗凝治疗。房颤合并血栓可能增加手术中栓塞风险,需根据血栓位置、形成时间及抗凝效果综合判断。
房颤患者若位于左心耳的血栓未完全溶解或存在活动性血栓,消融术需暂缓。此时优先采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稳定血栓状态,并通过经食道超声复查确认血栓溶解情况。对于陈旧性血栓或已接受规范抗凝治疗的患者,经评估后可能允许手术,但需在围手术期加强抗凝管理。血栓形成时间短于4周或存在高凝状态时,手术风险显著升高。
部分特殊情况下,如血栓位于非关键部位且体积较小,或患者存在抗凝禁忌时,可能考虑在严密监测下实施消融术。这种情况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术中需采用肝素桥接等强化抗凝措施。但需注意,即使完成消融术后仍需长期抗凝治疗,因房颤本身仍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房颤患者术前应完善心脏超声、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后需监测出血倾向与血栓迹象。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控制血压血糖,严格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定期复查INR值或抗Xa活性。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